“什么样的思政课,能让全场女职工屏息凝神,连手机都放下了?”“又是什么神奇的方法,能让一年级孩子一年轻松认字1500多个?”
6 月 26 日上午,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台上,一位笑容温婉的女教师正用柔和的语调讲述着她的教育故事。她是冯璐——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也是这场“女职工大学堂”的主讲人。
“现行的教材通常要到二年级结束时才能教孩子识得1600字,这容易造成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只能阅读字数少、表达简单的短文,与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难以有效衔接。”冯璐娓娓道来,“如何才能帮助孩子们多识字、早阅读呢?”她深情地讲述着自己独创的“音频识字”教学法。
“听着故事入睡,指着文字醒来”
当大多数小学还在按部就班地教识字时,冯璐的“音频识字”项目已经创造了奇迹:一年级学生通过每晚听经典、晨起指读,一年内平均识字量突破1500字,这一数字已超过了普通教材二年级的识字目标。
“冯老师,这方法真能让孩子‘无痛’识字吗?”台下一位女职工忍不住提问。冯璐笑着点头:“我们的音频识字项目从‘十二五’期间就启动了,经过这些年的实验,我们发现孩子们听《三字经》入睡,一个月后不仅能背全文,还多认了240 个字;再听《千字文》,一个半月又认了400个字。他们以为在听故事,其实大脑早已把声音和文字配对了。”
“教语文?可我热爱的是数学啊!”
方法背后,是冯璐29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坚守故事。“当年毕业被分配到师范附小,一直酷爱数学的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冯璐回忆道,“不会没关系,我可以学啊!”于是,她一头扎进语文教学中,从模仿开始,只要有公开课就去听课,借阅教学录像带反复研究,在图书馆摘抄教学设计,一遍遍请同事帮忙磨课……慢慢地,她从模仿走向创新,这一干就是二十九年。
正是这种信念与热爱,让她在“十二五”期间首创“音频识字法”。她利用新媒体技术录制“冯老师给你读经典”系列,将传统经典转化为孩子们喜爱的音频故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致力于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难题,当“拼图说话”“网络阅读”“音频识字”等创新方法走进课堂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效率显著提高。
一堂“大思政课”的深意
“今天这堂课,表面教的是识字方法,实则传递的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匠心。”包河区烟墩街道总工会负责人总结道。
散场时,女职工们仍围住冯璐追问:“音频资源在哪个平台,能共享吗?有相关的配套书籍吗?”“如果早一点认识冯老师就好了!”……“当然可以!街道和学校的联动,不就是为了让好方法惠及更多家庭吗?”冯璐的回答,恰印证了这场活动的深意——包河区的“大思政课”,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播撒进职场与家庭。
(本报记者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