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 月 27 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政策解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力争到2027年,培育超60家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打造100个左右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建成15个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简称“两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实施意见》系统提出了融合路径,着力推动服务型制造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扩量,打造融合产业生态,培育安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推动我省两业融合先行先试,打造支撑我省产业升级的载体平台,《实施意见》创新提出建设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简称“集聚区”)。集聚区以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为创建主体,通过应用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汇聚要素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我省借鉴浙江、广东等先发地区先进经验,制定《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建设导则》(简称《导则》),明确集聚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创建条件、申报程序、评估管理等要求,为集聚区申报、遴选、建设提供指引。目前《导则》正在履行相关必要程序,拟于近期正式印发。《导则》正式出台后,将印发通知开展集聚区遴选工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密集度高,是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2024 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6%,为两业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实施意见》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 9 个我省发展基础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两业融合重点模式在相关产业加速应用。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打造融合产业生态。《实施意见》提出强化融合主体培育,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强调要夯实数智基底、强化人才支撑、深化供需对接,着力构建融合主体蓬勃发展、要素流动高效顺畅、产业协作紧密有序、支撑保障全面有力的产业生态。
下一步,我省将加强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加快组织落实《实施意见》,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延伸,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赋能制造,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