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创新打造“无忧茶室”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司法所以“一乡一品”工程为抓手,创新打造“徽州解忧”调解品牌矩阵核心项目——“无忧茶室”。这一融合徽州茶文化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将矛盾纠纷化解浸润于茶香之中,探索

  • 两名志愿者同日捐献“生命火种”

    摘要:本报讯7月3日,志愿者秦东辉和吴朦在合肥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了连号捐献者,分别是安徽省第774例和775例、全国第20482例和2048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秦东辉出生于2001年,是一名来自

  • 假期品书香乐享好时光

    摘要:炎炎夏日,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图为近日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拐岗社区老少活动中心,亳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快乐阅读。陈三虎/摄

  • 文化赋能甜蜜升级

    摘要:随着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全面落地,宣城市民政局将婚姻登记服务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从浸润非遗的“泾川婚俗文化展厅”,到月亮湾旅游景区浪漫的户外颁证;从现代网红打卡地的时尚婚礼派对,到端庄大气的汉式集

  • “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摘要:盛夏时节,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的安徽德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80台织袜机高速运转,赶制销往美国的20万双袜子订单。这是该公司本月接到的第四批外贸订单。订单量骤增,公司负责人但利华却喜忧参半——车间人

  • 移风易俗为爱“减负”

    摘要:近年来,安庆市各级民政部门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大力推动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在队伍和阵地建设上下功夫。安庆市民政部门整合社会工作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广泛招募志

  • “青”力军助好物“出山”

    摘要:“以前只知道在网上卖土鸡,没想到它从破壳第一天起就有科技护航!”6月27日,一场以“探访皖南土鸡产业”为主题的沉浸式产业溯源活动在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举办。30余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直播达人深入百万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期次:第8614期   

盛夏时节,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的安徽德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80台织袜机高速运转,赶制销往美国的20万双袜子订单。

这是该公司本月接到的第四批外贸订单。订单量骤增,公司负责人但利华却喜忧参半——车间人手不足,部分生意只能忍痛推掉。为解燃眉之急,他到镇政府寻求帮助,希望就近招工。

得知企业需求后,曹集镇同光村党总支书记张章率先行动:“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是好事!”村“两委”干部通过朋友圈转发、广播宣传、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动员村民到企业上班。“按量计酬,多劳多得,人均月工资达到 5000 元。”仅一周时间,镇里便为企业招到50多名工人,目前正分批培训上岗。企业订单已排至9月,随着用工问题解决,预计全年可生产袜子600万双。

在曹集镇,像德星纺织这样的纺织服装、柳木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类中小微企业共有 17 家,年产值超 2 亿元,带动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为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当地通过“镇村申请、县级出资”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住”。今年以来,曹集镇已签约落地3个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预计项目年底可投产。

“我们会继续做好‘双招双引’和营商环境优化,让更多企业扎根曹集,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曹集镇党委副书记朱利勇表示。

同样忙碌的场景,出现在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的盛来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这里,工人正忙着赶制一批销往南非的服装。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盛来俏与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订单不断,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每月三四千元工资,在‘家门口’上班很满意。”员工刘玉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企业负责人赵亚曾在浙江嘉兴从事服装整烫、包装等业务,因家乡政策利好选择返乡创业。如今,企业员工超360人,月均工资3500元。

近年来,阜阳市以就业为抓手,实施农村居民就近就业“132”工程——以 100 个乡镇为示范、新增带动 3 万人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工资达 2 万元。各地在深入了解阜阳籍在外务工人员就业情况和返乡意愿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承接长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另一方面鼓励乡镇、村建设微型产业园区,因地制宜落实乡村振兴“合伙人”、培育乡村产业等工作举措,通过税费减免、场地支持、就业培训等政策,增强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截至2024 年底,全市累计实现就近就业5.38万人,其中当年新增1.92万人,人均年增收2.26万元。(杨露琪 李雪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