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 月 3 日,志愿者秦东辉和吴朦在合肥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了连号捐献者,分别是安徽省第774例和775例、全国第20482例和2048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秦东辉出生于 2001 年,是一名来自云南曲靖的小伙,之前曾在马鞍山市工作。2020 年 3 月的一天,秦东辉和朋友一起走进了一座爱心献血屋,参与了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
时隔5年多,秦东辉已经回到了云南。今年4月18日,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给秦东辉打去了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了。得知自己的选择关乎患者生命,秦东辉当即表示愿意捐献救人。
考虑到秦东辉已经身在云南,为了方便捐献,他的信息从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转到了云南分库。然而一个月后,马鞍山工作站意外接到了安徽分库的电话,需要联系秦东辉参加捐前体检。原来,曲靖市红十字会之前已经为秦东辉完成了高分辨血样的采集,可当通知体检时才发现,秦东辉已经离开云南去了合肥。
随后,马鞍山工作站紧急着手准备,决定安排秦东辉 5 月 22 日在合肥完成体检。就在体检前几天,马鞍山工作站又意外接到了秦东辉的电话,他已经来到马鞍山探访朋友。工作人员便赶紧准备了体检表单,安排他在马鞍山完成了体检。幸运的是秦东辉在复查中顺利通过,达到了捐献要求。
吴朦出生于 1997 年,来自马鞍山当涂县。虽然仅仅是刚好达到参与无偿献血的体重要求,但吴朦却已经参与了 5 次无偿献血,并且每次献血都选择 400 毫升。
第一次献血时,吴朦还在天津上大学。比起第一次的勇敢尝试,第二次献血的无畏更让吴朦记忆犹新,由于低血糖吴朦在献血时还有过晕血症状。尽管如此艰难,但这依然拦不住吴朦献爱心的脚步。2020年的5月 4 日,吴朦直奔献血屋参与献血。当天,还郑重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时隔 5 年,吴朦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得知患者体重比她高出20多公斤,意味着她可能需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量更多。尽管如此,吴朦还是表示愿意尽己所能,去挽救患者的生命。丈夫肖伟得知吴朦的决定后,虽然担心妻子的身体,但也坚定地支持和尊重妻子的想法。
7月3日一早,秦东辉和吴朦分别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完成了最后的准备,迈入了采集室。
经过 4 小时 25 分钟的采集,秦东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40毫升。吴朦的捐献时间略长一些,为4小时32分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70毫升。
虽然原本素不相识,但秦东辉和吴朦却因为同日捐献,成为了连号捐献者。两名患者的生命因为他们的善举,将重新点燃希望之光。(徐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