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明光市人社局积极提升窗口建设,以社保“小窗口”彰显民生“大情怀”,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从流程重构、数字赋能、监督闭环等方面,积极开展人社窗口服务标准化、便捷化、人性化转型,推动人社政务服务提档升级,让民生温度可感可及。
因地制宜设服务窗口,“大厅办”变“门口办”
“现在办事可太方便啦!以前都要专门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现在在自家小区门口就能办。”日前,明光市吕郢社区的陈女士前往住宅小区的银行网点,仅用了 5 分钟,窗口工作人员就为她办结了养老保险续缴业务。
明光市人社局聚焦人社服务“就近办”需求,积极推广“社银合作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根据全市人口、银行网点等分布情况,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 7 家银行合作,累计建设了 73 家“社银合作一体化”银行服务示范网点,变“银行柜台”为“社保窗口”,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
“工作地点变了,但服务质量不能变。我们会定期组织银行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系统对接到服务细节,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操作指导。”征缴中心负责人介绍。
数字赋能促业务畅通,“往返跑”变“加速跑”
“从来没想过这么省心,取一个号、排一次队,就全部能办完了。”日前,明光市博鑫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专员胡女士在人社综合窗口,一次性办理了企业新入职人员参保登记、社保关系转移手续等业务,还为当月退休员工打印了养老保险待遇明细清单。不用跑多个窗口,直接在综合窗口就可以办理所有社保有关事项,这样的办事效率让胡女士连连称赞。
明光市人社局全面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实行综合柜员制,一举打破以往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保卡等业务分地分窗受理的经办模式。群众在任意一个综合窗口提交相关材料,均可办理业务。目前,明光市已建成6个人社综合窗口,可集中办理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保卡等51个服务事项,业务办理等待时间缩短60%以上。大厅还设立了7×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多功能一体机,实现群众即来即办。
2024年,明光市人社局聚焦数字人社建设,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利用“掌上12333”“皖事通”等app打造线上快车道,可提供社保业务、就业创业、待遇申领等155 项服务事项的线上查询和办理。同时,聚焦群众高频业务,设置网上“高效办成一件事”专栏,社会保险参保、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退休、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11项“一件事”实现一套材料、一键办理,平均耗时、跑动次数、递交材料均缩短一半以上,线上办件量可达日均150余件。
此外,明光市积极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3 省市建立“跨省通办”协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异地社保转移等问题。2024年以来,通过数据共享、异地代收等方式,为群众办理跨区域社保转移1560人次。
闭环思维提服务质效,“被动性”变“主动性”
“这个‘办不成事’反馈窗口太好了,让我们群众办事更方便了,再也不用自己去多个部门跑了。”日前,在明光市政务服务大厅人社“办不成事”反馈窗口,市民王先生成功解决了跨地区、跨险种的社保转移问题。
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明光市人社局在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馈窗口,以窗口兜底服务,确保事情“有人管”、问题“能解决”、进门“不白跑”,真正让群众能够把事办成、办好。今年以来,窗口收到问题登记13件,已全部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100%。
为进一步优化人社服务,明光市人社局还积极推行人社服务“上门办”,主动为企业、群众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已为60余家企业送政策上门,点对点发送政策宣传短信2万余条。
“请您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办事群众在每项业务办理完毕后,工作人员都会引导群众在评价器上对服务事项进行评价,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将服务评价权交到了办事群众手中。同时,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推行“一事一评”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窗口人员绩效考核,形成工作闭环。
明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置“办不成事”窗口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指标推动政务服务升级,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优化带来的便利。(孙越 吴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