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肥西县官亭镇:让“小地名”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

    摘要:近年来,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通过深挖官亭地名文化内涵,激活地名文化基因,探索出一条“以文化铸魂、以地名聚力、以产业兴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走进官亭

  • 文明劝导护平安

    摘要:7月27日,民革合肥市包河四支部开展“文明出行清凉护航”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来到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与南一环路交叉口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包河大队一中队执勤点,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开展文明交通劝导

  • 休宁公交优化线路暖民心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休宁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聚焦群众出行需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全面推进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优化提升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大早,休宁客运西站候车厅已坐满了前往各个乡村的老人,

  • 炎炎夏日送清凉

    摘要:炎炎夏日,合肥市庐阳区总工会、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积极筹措防暑降温物资,为辖区“快递小哥”送去一份清凉。汪毓秀/摄

  • 车辆不慎落水村民勇救司机

    摘要:本报讯近日,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松林村村民刘立魁,收到一面写有“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品德高尚”的锦旗。送锦旗的正是数日前他下河救上来的落水面包车司机刘某和其母亲。母子两人握住刘立魁的手,说不尽的感激

  • 家政服务赛技能

    摘要:8月1日,淮北市家政服务技能大赛在该市“淮海大嫂”数字家政产业园举行。来自该市10余支家政服务代表队80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通过考核家政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职

  • 八一村的“八一”情

    摘要:安庆市怀宁县腊树镇有个八一村,这个以建军节命名的村庄与军队有着不解之缘。村里曾走出了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查化群和2名抗美援朝老兵。步入新世纪,该村先后有40多人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续写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

  • 深化“门前三包”焕新沿街容貌

    摘要:本报讯沿街商铺作为城市形象的“窗口”,其环境面貌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颜值。近期,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以城市立面整治为重点,聚焦“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通过宣传引导、精细管理,推动城市沿街容貌

  • “索道医生”:故障排查不过夜守护空中生命线

    摘要:进入暑假以来,九华山花台景区每天有超过1000人次乘坐索道饱览秀美风光。在欢声笑语背后,一群“索道医生”冒着酷暑,默默守护这条高空“生命线”。清晨6时,42岁的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花台索道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一村的“八一”情

   期次:第8634期   

安庆市怀宁县腊树镇有个八一村,这个以建军节命名的村庄与军队有着不解之缘。村里曾走出了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查化群和2名抗美援朝老兵。步入新世纪,该村先后有 40 多人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续写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新篇。

7 月 28 日,在八一村革命英烈查化群故居,村党支部书记米娜向前来参观的镇村干部讲解英烈抗战英雄事迹。“八一村是革命英烈查化群故里。为了缅怀先烈,我们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存史育人、以史醒人的核心作用,定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米娜介绍说,查化群生于1915年,原名鸿志,又名曼云,化名华春。抗战爆发时,查化群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43 年春,任中共怀宁区委书记。1943 年春在锄奸运动中被错杀,酿成触目惊心的“华春案”。1981年,安徽省委为查化群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和党籍。2018 年,投入近 50 万元对故居进行修缮,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查化群故居还获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一村现有近50名退役军人。7月28日,八一村村干为辖区困难退役军人送上节日祝福,感谢他们和家属做出的贡献,同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急难愁盼,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直以来,八一村把拥军优属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送喜上门、悬挂光荣牌等方式,发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营造崇尚荣誉、尊重军人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全村有志青年奉献青春、立功军营的报国热情和全村干群拥军优属的积极性。全村每年适龄青年兵役登记率达100%。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八一村还组织退役军人和部分村民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查焰军是八一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因热心村级公益事业被吸收进了民兵队伍。“红色基因代代传。作为新时代民兵,我们既要当训练标兵,又要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我回乡承包了2000亩地,又办了烘干厂,带动20多名乡亲就业,既圆了自己的乡村振兴梦,又能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挺开心的。”查焰军笑容满面地说。

近年来,八一村广大退役军人、民兵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加工车间,他们勇挑重担、不懈奋斗,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我们将牢固树立为退役军人服务的理念,继续发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优化对退役军人关心关爱服务,为退役军人谋好事、办实事,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米娜说。(檀志扬 邹佳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