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进一步聚焦企业减负增信、赋能增效,今年以来,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强化举措,定制专属“服务包”,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与生态保护双赢。
无事不扰“服务包”扎紧权力运行“制度篱笆”。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关于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机制优化为企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机制,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除“双随机”、群众举报、上级交办、专项行动、在线数据异常、已公开的年度执法计划任务等执法检查事由外,市生态环境系统不再另行赴企开展执法检查。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应用智慧监管从手段上把关,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非现场检查,积极探索运用环保用电监管新模式,对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安装用电采集设备,将用电工况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环保治理设施启停情况 24 小时不间断远程监控,通过网络监控手段发现违法行为的监管事项,可以变“主动查”为“触发查”,从而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共联网重点单位 260家,安装联网自动监控设施 1041 台;联网视频监控企业272 家,接入视频点位 795 个;联网用电监控企业 416 家,安装联网设备总数 3215 套,涉及化工、农药、橡胶、砖瓦、铸造等环保重点监管行业。今年以来,通过用电监管手段,市生态环境局查办 1 起污染防治设施停运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案。
双向奔赴“服务包”把关提升服务质效。一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做好建设项目全流程靠前服务的若干措施》,建立“环保全流程服务监测点”,在全市选取 300 家企业作为监测点,及时办理企业反映的环保问题和诉求,并搭建全流程环保靠前服务网上平台,从项目落地、审批、建设、运营、终止各阶段全流程引导企业环境守法,降低环境违法风险,助力企业成长壮大。另一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制定《行政处罚从轻裁量工作指引》《免罚清单外办理不予行政处罚环境违法案件工作指引》,细化从轻处罚、不予处罚办理程序和认定标准,全市生态环境从轻、免罚案件办理更加规范。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已办理不予处罚案件 14 件,免罚金额 137.2445 万元,其中免罚清单免罚105.2275 万元,一般免罚 32.017 万元。市生态环境局未采取责令停产限产、责令恢复原状等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执法手段,切实为企业减负、让企业有感。电子案卷“服务包”高质效开展重大案件审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引入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从法律专业角度开展案件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查,审查意见由执业律师执笔确认。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审核送审项目 6 项,累计组织本系统 8 名法律顾问审查案件72件及合同、文件等9件。在严把案件法制关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行电子案卷形式送审、书面意见出具后邮寄送达,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减负,截至目前共审核案件10件。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未接到一起执法不规范、执法频次过高、逐利执法等情况反映,进一步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