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平台算法可协商上线便捷催付

    摘要:“现在,我们接单后给客户拨打电话,发现是卖外挂的假单后,取消订单并向平台报备就不会被判为有责了。”7月31日下午,货拉拉上海市域算法协商恳谈会在长宁召开,司机代表余永腾在会上分享了切身感受。当天,在上

  • 浙江金华为企业量身定制能级工资体系

    摘要:近日,在滴滴出行司机服务中心金华店,一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预演持续近3个小时,浙江省金华市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徐灿与协商代表们反复推敲,为即将召开的全市新业态企业协商观摩会做准备。作为全省唯一的能级工资

  • 在“个十百千万”中实现“服务进位”

    摘要: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浙江宁波镇海撤县设区40周年。今年以来,镇海工会坚持一个“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的主心骨,先后推出“镇工十大系列活动”,通过赴百场活动、育千名工匠、守

  • 江苏徐州破解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成长密码”

    摘要:职业院校教基础、工匠学院提技能、企业一线练实战,江苏徐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凸显。五年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实现翻番,由2019年的63.2万人增至132.25万人,高技能人才由32.6万人增至

  • 江苏省总工会发布22个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现场教学点

    摘要:近日,江苏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发布第一批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现场教学点的通知》,向全省工会推介首批22个现场教学点。今年以来,为加强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推广应用,不断增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阵地协同多维度认证多主体参与

江苏徐州破解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成长密码”

   期次:第8638期   

职业院校教基础、工匠学院提技能、企业一线练实战,江苏徐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凸显。五年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实现翻番,由 2019 年的63.2万人增至132.25万人,高技能人才由32.6万人增至37.33万人。亮眼数字印证,徐州正积极探索一条技能人才成长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的新路径,构建“培训—评价—激励”三维融通的技能人才成长发展体系,助力打造新时代工匠培育新高地。

徐州在推进产改工作过程中,注重多阵地协同,织密培训网络提技能。整合职业院校、工匠学院、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覆盖广泛”的培训阵地群落,产业工人按需“充电”、精准“赋能”。徐州坐拥40 所职业院校,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操经验的教师走上讲台,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今年全市实施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 40 个,1.2 万名学徒在“师带徒、工学交替”中成长;100 名劳模工匠走进校园,兼任辅导员、产业导师和实训老师,用精湛技艺助力学子点亮职业梦想。

为让技能人才“跳级成长”,徐州制定工匠学院项目化补助实施办法,今年市总工会专项安排300万元补助经费,推动10家市级工匠学院与 14 家县(市、区)工匠学院联动,实施 50 个精准培训项目。联合人社部门对全市 128 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工种专业梳理整合,让有需求的企业和工人“按单选课”。今年,这些机构将开展补贴性培训5万人次。市总工会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则聚焦“精准滴灌”,定向培育具备初、中、高级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2000 名,实现“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企业培训中心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分层分类培训,今年已有1万名职工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2.2万人次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技能人才如何科学评价?徐州推动多维度认证,创新评价机制育“匠才”。今年4月,一场跨越苏皖鲁豫四省的职工技能大赛在全总“职工之家”APP 上拉开帷幕。本次赛事由徐州市总工会联合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 9 个设区市主办,吸引全国 205 个城市28.41 万人次参与,开创了数智化时代技能竞赛的新路径。徐州市总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让“真才实学”有标尺、“身怀绝技”有认证。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等35家企业开展自主认证,覆盖工程机械、新能源、高端化工等重点领域,让熟悉岗位的“自己人”评鉴“身边才”。前不久,徐工首批27名外籍员工顺利通过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徐州工匠学院将通过“培训+评价”的方式,为3000名学员提供“一站式”技能认证。

走进徐工挖掘机械事业部装配一厂车间现场,钳工陈晨正在依托技能“云课堂”组织开展装配钳工职业技能竞赛,这种“文化引导、理论培训、技能实训、以赛促学”四位一体的员工培养体系,延伸了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技能认证反推形成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竞赛体系。在今年 60 项市级引领性竞赛中,优秀选手不仅能获表彰,还可直接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符合条件的更能破格申报职称。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建立,让技能人才“评价有依据、发展有路径”。如今在徐州,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凭借过硬技能获得认可,仅 2024 年,全市就有 4 万名工人通过各类评价晋升技能等级。

此外,徐州还坚持多主体参与,完善激励生态强动能。构建政府、企业、工会、社会“四轮驱动”激励生态,“让技高者多得!”在这里,技能不仅能换来更高薪酬,更能赢得社会尊重,“学技能、钻技术、当工匠”成为新风尚。

为了强化政策激励,徐州推动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产业工人培训。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打通从初级工到首席技师的晋升通道,让工人“干有所盼、升有所途”。新沂市总创新推出“以赛促学、以奖促培”产改激励组合拳:对自主办赛企业按规模给予经费补助,技师培养按1000 元/人奖励工会,创新项目按奖金 200%叠加激励,构建“技能提升—企业增效”为一体的良性循环生态。

产业工人“长”势喜人,社会认同持续升温。今年5月,徐州市总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8部门组建全省首家“徐州工人大思政课联盟”,打造思政“金课”、弘扬“三个精神”,让“尊重技能、崇尚劳动”蔚然成风。徐州以“三维融通”的实践,为产业工人搭建起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江苏工人报 胥明虎 郑微 于菁)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