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2日,记者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我省坚持高位推动、凝聚思想共识,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各领域“一卡通”建设应用。截至今年 7 月底,全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6193万人,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电子社会保障卡覆盖率达8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
据悉,五年来,我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础支撑,立体多维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发布实施“一卡通”地方标准和服务目录,在全国率先加载“居民服务一卡通”卡面标识,创新提出身份识别、资金发放、缴费支付等三类用卡场景,规范视读、鉴权、验密等六种用卡模式。建成省、市两级“一卡通”平台,接入 600 多个用卡机构、3100 多个用卡场景、5 万多个应用网点。在皖事通 APP 上线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专区,集成各领域高频应用,提供230 项在线服务。打通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退役军人“一件事”等“联办服务”,在 8000 多个银行网点推行“即时服务”,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探索 12333 电话咨询 AI 应用“智能服务”。
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我省坚持区域协同、注重共建共享,积极发挥社会保障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及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的民生服务载体作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会同沪苏浙有关部门制定长三角“一卡通”工作方案、事项清单和业务规范,推进跨区域数据共享共用、业务协同和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78个事项“一卡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连续多年被列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任务。连续三年举办“居民服务‘一卡通’皖美‘约惠’长三角”惠民服务活动,面向长三角全域持卡人提供消费优惠。《居民服务“一卡通”,美好生活伴你行》入选安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佳”创新案例。
此外,我省坚持拓展场景、赋能民生保障,高效便民的应用体系初具成效。实现社会保障卡在民生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汇聚集成 24 个部门 207 项居民服务事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全面支持社会保障卡作为身份凭证进行信息查询和95项服务事项办理;就业创业补贴、社会保险等各项待遇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交通出行方面,率先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上加载了统一的交通联合功能,可持卡在全国 300 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省内县级及以上2800多条公交线路、8条轨道线路支持全国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乘车。文化旅游方面,全省国有A级景区和文化场馆支持社会保障卡进场参观,全国首家实现持社会保障卡免费借阅图书。政务服务方面,通过系统对接和设备改造,全省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支持社会保障卡取号、预约以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医疗健康方面,全省所有医保定点医院、药店都支持刷社会保障卡结算;1200多家医院实现挂号、就诊、付费、取药全流程就诊“一卡通”。此外,积极推进惠民惠农补贴、财政统发工资、农民工工资、奖助学金、高龄补贴等各项待遇补贴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同时,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校园管理、金融消费等领域也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省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改革创新力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用“小卡片”承载“大民生”,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