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六安市聚焦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和本质安全,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旅游安全服务体系化提升行动,助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
服务筑基。召开银企政对接会,为文旅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1.9 亿元。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六万情峡等19 个文旅项目用地 465.64亩。联合中国银行在 12 家景区、8 家酒店安装境外支付设备,解决入境游客支付难题。在全市 A 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推行“首席三官”制度——企业负责人兼任安全官、推荐官、志愿者。优化配套设施,建成旅游驿站 56 个、旅游厕所 600余座、停车位 5.2 万个,全市23家3A景区通三级公路,27家 4A 景区通二级公路,5A景区万佛湖实现 15 分钟上高速、30分钟上高铁。
政务服务革新。纵深推进“四减”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7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 日办 结 ”,审 批 效 率 提 升 超60%。2025 年以来,为 68 家旅行社释放资金 1065 万元,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针对重点项目和特殊群体开通的“绿色通道”,将导游资格证补办时限从法定 20 个工作日压缩至1周内,提速80%。为60余家困难企业提供“上门办”服务,实现业务“零跑腿”办结。
柔性执法。积极践行“服务型执法”,2024年办理免罚案件 50 件,减轻企业负担 20 余万元。召开全市“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专项工作推进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导游乱象 7 起,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160处。承办2025年全国网络文化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班,各地共派120余名业务骨干赴六安市参加培训,切实提升执法能力。今年以来,受理游客投诉办结率达100%。
文明引领。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明旅 游 志 愿 服 务 50 余 场 ,聘 任 文 旅 推 荐 官 11名。举办“5·19 中国旅游日”六安主场活动、六安市导游大赛等,推出“跟着导游词游六安”系列产品,修订导游词 200 份。推广《与美景有约 与 安 全 同 行》系 列 文 明 旅 游 科 普 视 频 5期。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3 家、“寻找迎客松”典型人物 3 人、全省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典型案例1例。
(闻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