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芜湖市深入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改革,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供给”向“物质+服务”融合模式转型,打造“救助芜优”品牌,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梳理“ 需 求 端 ”,全覆 盖 摸 排 ,精 准 画 像 。通 过 市、县、镇、村 四 级联 动 ,依 托 线 上 大 数 据比 对 、线 下 常 态 化 走 访等 多 种 途 径 ,严 格 落 实“三必访”和“五问”,细致 摸 排 辖 区 内 困 难 群体,制定涵盖衣食住行、健 康 医 疗 、教 育 就 业 等多 维 度 需 求 评 估 指 标 ,精 准 了 解 帮 扶 需 求 ,建立“ 一 户 一 档 ”台 账 。 8月 以 来 ,重 点 对 全 市 低收 入 家 庭 一 户 多 残 、孤寡 老 人 、重 度 残 疾 人 等特 殊 困 难 群 体 进 行 摸排 ,累 计 摸 排 低 收 入 家庭 3 万余户,征集需求较为 集 中 的 服 务 事 项 ,涵盖生活服务、照护服务、社 会 支 持 服 务 等 3 大 类10 余 项 。 镇 村 组 建“ 救助专员+志愿者+专业机构”服务队伍,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把牢“供给端”,全要素协同,政社联动。一方面整合政府帮扶资源,编印社会救助政策口袋书,完善帮扶政策清单;另一方面整合社会帮扶资源,融 合 社 会 组 织 、福 利 机构 、爱 心 企 业 等 多 方 力量,实现从“单一政府服务”向“政府救助+社会资源 补 充 ”的 多 元 主 体 转化,使困难群众得到精准化、多样化、专业化救助帮扶。2025 年全市累计投入服务类资金近 1000万元,开展救助服务项目30 余个,聚焦低收入人口救助需求的“小切口”,覆盖重病重残人员、特困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着力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
做优“服务端”,全链条帮扶,精准施策。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架起线上转介桥梁、镇村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站)推进线下一窗联办、融媒体发布困难群众“微心愿”等举措,多管齐下推进供需匹配链接,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兜底落实照护服务类救助,为特困、孤残人员等群体提供必要的日常照料、住院护理、康复训练等基础服务。逐步推进关爱服务类救助,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关爱、能力提升、就业指导等服务,由“输血”向“造血”提升,促进困难群众自身发展。发布全市第一批 3 个“物质+服务”救助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让社会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闵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