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5 年暑期已收官,安徽博物院凭借特色展览、优化服务及创新体验,吸引超72万人次打卡,成为今夏文化热点。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引发广泛关注,系列文化活动持续点燃公众热情。自开展以来,接待观众超 25 万人次,35%观众来自省外。7 月 18 日,安徽博物院联合罍街在金罍广场推出兽首图文分展,延伸文化体验。此外,“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会飞的‘花朵’——蝴蝶主题科普展”“煌煌商邑契刻千年——殷商甲骨文主题展”也圈粉无数,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
暑期服务持续升级,安徽博物院每周五至周日延时开放至18点,实行免预约、免取票政策,并优化遮阳棚、大风扇及无障碍设施。庐阳馆调整开放机制为“周一开放、周二闭馆”,与蜀山馆联动实现全年无休。此外,“公共服务小能手”“小小讲解员”体验营、研学游、“寻找清风”音乐剧等社教活动,为青少年提供知识与趣味兼具的暑期体验。
8 月 1 日,《寿春楚歌》XR 沉浸探索展全国首展,观众佩戴头显即可“穿越”至楚都,沉浸式体验楚国最后十九年历史,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引爆暑期新体验。
安徽博物院暑期热度获主流媒体聚焦,央视《经济半小时》关注安徽博物院文创产品,五柱器冰箱贴、鄂君启金节提拉米苏杯等热销,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超去年全年;人民日报专文推荐“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安徽博物院自媒体账号暑期点击量超3000万次,“不要在博物馆吃东西”创意视频成为行业竞相效仿的案例,“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今何在?”“人生能有几回见国宝?”两条短视频曝光量超千万。
精彩还在继续,“金耀九州——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明印记”将接棒“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持续为公众带来优质文化体验。(闻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