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光伏发电荒山变“金山”

    摘要:9月4日,在明光市潘村镇殷桥村的光伏发电站,工作人员正在对光伏电站的发电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近年来,明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利用荒山、坡地建设光伏、风力、生物质等发电项目,不断将光照

  • 聚焦“家政培训”小切口拓宽女性就业路

    摘要:本报讯日前,天长市人社局会同市商务、妇联等职能部门联合天长市爱家家政有限公司开展“千秋爱家”巾帼家政服务免费培训。“在座的姐妹都心灵手巧、聪明能干,但想真正做好家政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家政服务工

  • 涡阳县打造“三四五六”服务流程促就业

    摘要:“家人们,欢迎来到安徽芯力作餐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这里就是大家未来的工作环境……”近日,“涡阳就业”抖音直播间里人气火爆。通过镜头,整洁的车间、自动化流转的生产线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一览无余。这场深入

  • 合肥包河将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200多个

    摘要:本报讯近日,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和地铁口周边闲置空地,将新建5处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区,可提供12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近年来,随着非机动车激增,乱停乱放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一治理难

  • 铜陵推出“急救同屏”服务

    摘要:本报讯近日,铜陵市紧急救援中心在“120”指挥调度系统中推出“‘铜’心守护·急救同屏”便民服务功能,通过智慧化手段推动呼救者、调度中心与救护车三方信息实时共享,将传统的“单向指令”模式升级为“可感知、

  • 2025金秋康养季亳州旅游嘉年华启动

    摘要:本报讯9月1日至10月8日,亳州市“2025金秋康养季亳州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在该市主要景区精彩上演。活动以“康养+文化+互动”为核心,串联起中医药养生体验、非遗技艺展示、沉浸式演艺等多元内容,为游客

  • 我省出台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指导原则

    摘要:本报讯日前,记者从省药监局获悉,该局印发《安徽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全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趁鲜切制中药材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管理及各地中药材趁鲜切制企业的遴选和日常管理。《指

  • “十四五”以来安徽制造业实现跨越升级

    摘要:“十四五”以来,我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位势向上、结构向优、质量向好、产业向新、企业向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全国工业大省”——

“十四五”以来安徽制造业实现跨越升级

   期次:第8659期   

“十四五”以来,我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位势向上、结构向优、质量向好、产业向新、企业向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升级。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展现出“往前赶”的韧性与活力。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今年 1—7 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5%,高于全国 2.2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长三角第1、中部第1位;今年上半年,工业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44.3%,“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在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下,安徽制造业不仅速度领先,总量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省规上工业营收由 2020 年的3.8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49万亿元,位次由全国第 12 位提升到第6位,占全国比重由3.6%增加到 4%,我省历史性地迈入了“全国工业大省”行列。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总量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升级。“十四五”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约为规上工业增速的2倍,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 40.3%提高到今年1—7月的42.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 12.2%提高到今年1—7月的16.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 33.5%提高到今年1—7月的44.6%,其中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13.3%提高到21.6%。

结构的优化带来了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 7 位提升至第 6 位。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拥有200 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打造了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通用机械基础件等 3 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第 3位。人均创造工业营收由146.8万元提升至 187.2 万元,规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出效益和税收分别增长约 30%、40%。完成数字化改造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不足 1000 家增加到今年 6 月底的 2.03 万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3%。到去年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比全国多降4个百分点。

在质量变革的驱动下,我省制造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汽车、光伏、电子信息、家电、装备等产业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汽车年产量增长 3 倍、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增长 15 倍。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全球近 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 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

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体现为市场主体的不断壮大和企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增长近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0.85万户增加到2.3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均增长了约2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居全国第8位;A股主板上市公司由126户增加到186户,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50%;新增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5户、超千亿元企业2户,“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企业生态初步形成。(本报记者 何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