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化工产业生态圈

    摘要: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化工新材料领域,以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抓手,积极构建开放融合的科创平台,打造协同高效的化工产业生态圈,走出了一条“传统企业不传统发展

  • 大国工匠进工地传技能

    摘要:日前,马鞍山市首位大国工匠、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轮精加工技能大师沈飞,走进中铁上海工程局三公司巢马城际铁路5标项目部,为一线技术人员传授精湛技艺,分享成长经验。“一件件车轮,凝聚着一

  • 我省出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摘要: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民政厅出台《安徽省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着力推动福彩公益金管理更加科学、透明、高效,切实提高资金

  • 第三届安徽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唱大赛圆满落幕

    摘要:本报讯10月11日上午,由安徽省总工会主办、合肥市总工会承办的向“新”而声——第三届安徽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唱大赛决赛在合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剧场隆重举行。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颖出席活动,合肥市总

  • 我省出台两项残疾人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摘要:本报讯日前,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印发《安徽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为什么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重大科技创新是大规模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够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化工产业生态圈

   期次:第8680期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化工新材料领域,以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抓手,积极构建开放融合的科创平台,打造协同高效的化工产业生态圈,走出了一条“传统企业不传统发展”的创新之路。

筑 巢 引 凤 打造高效创新强引擎

创新平台是集聚资源的“强磁场”,也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面对化工产业技术积累薄弱的挑战,淮北矿业集团积极探索创新平台建设新模式。2022 年,淮北矿业集团成立第一家独立法人科研实体——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并入选省“综合授权+负面清单”试点单位。

“我院通过向高校提供需求计划,采取线上、线下面试等形式,先后引进化工专业人才 21 人,其中引进化工博士2 人。目前,我院研究生以上学历 26 人,占比 63%。”据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刘凯介绍,该院先后获省科技成果赋权+负面清单试点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国资委化工新材料高能级研发平台、省企业研发中心、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新型研发机构、市产业研究院、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平台认定,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2件。

淮北矿业集团统筹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积极对接高校、设计院所、设备制造厂,依托化工企业资源,链接N家上下游客户,构建了开放协同的化工产业创新链。“十四五”以来,该集团累计荣获全省、行业协会技术奖58项,授权发明专利21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8项。

穿 针 引 线 织密产学研合作网

开放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淮北矿业集团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理念,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58所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利安德巴塞尔等42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淮北矿业集团坚定不移实施“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聚焦煤炭智能绿色开采、化工新材料两大领域,集中力量攻克29项重大课题,并积极承担省、市重大科技攻关专项10 项,在化工环保、新能源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技术突破。

同时,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扎实开展科研赋权改革,对具有真本事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极大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2024 年,该集团完成科技创新投入 24.95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06%,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位居省属企业前列。

厚 植 沃 土 筑牢人才创新根基

人才是源头活水,创新是不竭动力。淮北矿业集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持续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十四五”以来,该集团引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1391 人、成熟紧缺人才 206 人,累计 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该集团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育才作用,累计招收培养19名博士后。

工匠大师王忠才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建成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 个省部级技能大师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淮北矿业工匠学院被评为首批百家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大力实施工匠建设行动提升计划,累计命名表彰21名工匠大师、159名工匠。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淮北矿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在打造化工产业生态圈的进程中,通过机制创新和平台建设,让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聚 焦 未 来 布局产业协同新格局

生态圈不仅是物理集聚,更是化学融合。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打造人才链、资金链、产品供应链和企业文化链,全方位构建产业协同新生态——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人才双向流动;制定产学研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归集研发费用6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支持1.5亿元以上;创新打造化工上下游产品供应链,形成工业化技术工艺包;发挥党建和文化优势,增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互信。

在合作项目方面,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与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重点机构的合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在生物基化学品、可降解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成功推进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淮北矿业集团化工板块的延链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打造开放协同的化工生态圈,成功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构建了集资源集聚、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于一体的良性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淮北矿业集团将持续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强化生态圈体系功能,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量”,迈向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地。

(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