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不哭,阿姨轻轻地,一下就好啦。”在池州市青阳县杨田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内,护士徐雯熟练地拆开疫苗包装,一边安抚着怀中的孩子,一边轻柔地推药、拔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过短短数秒,孩子的哭声还没落下,接种就已完成。
今年39岁的徐雯,自成为这里预防接种护士起,已在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十七年。
2008年,徐雯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毕业,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来到杨田镇卫生院。上岗前,她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从疫苗冷链管理到静脉穿刺,每一项技术都练得熟练才敢上岗。”
徐雯刚到卫生院时,全院仅有的一台电脑,只有她能熟练操作。她不仅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还主动承担收费、病历录入和药房台账整理等工作。“老院长常说‘小徐是我们的定心丸’,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为了随时在岗,她索性在值班室支了张折叠床。“晚上值夜班,白天忙接种,这样不用来回跑,孩子来接种时我都在。”即便技术再熟练,徐雯依然遭遇过质疑。有一次,她正准备给一个 1 岁多的孩子打头皮针时,孩子的奶奶突然伸手拦住:“姑娘,你这么年轻,手稳吗?还是让王护士来打吧。”面对质疑,她心里憋着一股劲:总有一天会让你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
在那之后,徐雯把心思都放在了提升技术上,对着模拟道具反复练习,不到半年,就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
“新生儿从出生到 6 岁至少要打 22 剂免疫规划疫苗,少一针都不行。”徐雯常说,接种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走心活”。她发现不少爷爷奶奶对疫苗知识不了解,时常耽误接种。原本性格内向的她,特意在孩子打完针后拉着老人唠家常:“张奶奶,您家娃下次该打乙肝疫苗了,我记着日子,到时候提前给您打电话。”“李爷爷,打完针别让娃马上洗澡。”后来微信普及了,徐雯把家长一个个加为好友。点开她的通讯录,上千名孩子家长都有详细备注:出生日期、疫苗类型、身体状况……每到22日“逾期未种”跟踪日,如果电话打不通,她就发微信提醒。这份用心,让她成了全镇孩子的“活档案”。杨田镇9个村、2.2万常住人口,每年有近千名儿童需要接种,但她几乎能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天天早晚去村里走走,慢慢就认识了。”她笑着说。
2017年,通过频繁与家长沟通,徐雯察觉到新手父母对育儿知识的渴求,随即牵头创办了“妈妈课堂”。每个月,她都会把新生儿家长召集起来,开展免费讲座。从疫苗种类到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再到婴幼儿常见病的家庭护理,她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十七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从青涩的毕业生,到如今全镇家长交口称赞的健康“守门人”,徐雯用超过5万次的规范接种,为杨田镇的儿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免疫屏障。她的脚步踏遍了乡间小路,微信里连着千百个家庭,“妈妈课堂”点亮了无数新手爸妈的育儿路。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好口碑,她 2018 年被评为池州市“最美护士”。
(杜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