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节后绷紧“安全弦”

    摘要:国庆中秋长假后,合肥市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迅速行动,围绕市政设施养护工作,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开展设备检查、落实全程监督等多项举措,全面织密“安全网”,确保市政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图①为排查路灯设施,图

  • 2035名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摘要:本报讯长江“十年禁渔”,2035名安庆渔民“退出江湖”。安庆市人社部门打出“岗位+培训+兜底”组合拳:岗位推介“点对点”、技能培训“一对一”、公益安置“人对人”,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

  • 昔日根据地今日新乡村

    摘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位于皖苏交界、濒临固城湖,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和宿营地曾设于此,将抗日烽火燃遍宣城大地。如今的蒋山村,坚持以“固城湖畔、红色蒋山”为定位,趁着入选安徽省和美乡村

  • 体验劳动快乐感受丰收喜悦

    摘要:10月10日,在合肥市庐阳区双岗小学,学生们正在校园农场采摘山芋。金秋时节,双岗小学校园农场山芋迎来丰收,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收自己种植的农作物,享受收获的喜悦。赵明/摄

  • 包河环卫:平凡岗位谱写文明篇章

    摘要:在合肥市包河区,环卫工作者们每日忙碌于城区的各个角落,维护着城市环境的整洁卫生。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用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实际行动,展现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担当,成为城市文明中一道动人的风景。不久

  • 祁红乡:增收有“蜜”方

    摘要:近日,走进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乡永胜村,一农户门前的柴火垛码得整整齐齐。垛堆一角,一只木制蜂桶架在柴火上,蜂桶正面开九个圆孔,成群蜜蜂振翅飞舞、忙碌进出。“这桶蜂一年产蜜近10斤,现在市场价每斤能卖到80

  • 徐雯:把乡村孩子都“装”进心里

    摘要:“乖乖不哭,阿姨轻轻地,一下就好啦。”在池州市青阳县杨田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内,护士徐雯熟练地拆开疫苗包装,一边安抚着怀中的孩子,一边轻柔地推药、拔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过短短数秒,孩子的哭声还没落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产就业率、参保率双100%

2035名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期次:第8680期   

本报讯 长江“十年禁渔”,2035 名安庆渔民“退出江湖”。安庆市人社部门打出“岗位+培训+兜底”组合拳:岗位推介“点对点”、技能培训“一对一”、公益安置“人对人”,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转产就业率 100%,养老参保率100%,真正让“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落地生根。

迎江区的余永进告别渔船后,参加区人社局专为退捕渔民免费开设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学习了养老护理和家政服务两个专业。培训结束后,余永进很快与两家家政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同时还灵活从事零工。有了积蓄后,余永进支持儿子开办了一家洗车店,生意红火。“我一人从事三份工作,家庭年收入突破 8 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上岸’后的稳定增收。”余永进高兴地说。

据迎江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程凯介绍,像老余这样的退捕渔民,全区共摸排出 59 人,区里通过“订单式培训+嵌入式服务”,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许多退捕渔民都通过电商直播、水产养殖、公益岗位等新业态找到了新出路。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还提供创业贷等金融支持服务,让退捕渔民“转身”无忧、致富有路。

大观区海口镇金明退捕后包下 200 亩荒塘,注册“丹林家庭农场”,从水产养殖到增养鸡鸭,年收入约 30 万元。家庭农场运营后,区人社局和村干部还上门走访,详细介绍创业基地补贴政策。“每年年底,人社局和村干部都来‘盘账’,达标就发放 5000元补贴,一分不少。”金明说,补贴虽不算多,但“心里热乎,感觉国家一直记着咱。”

“船靠岸,人上岸,水照挣钱。”大观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汪锋说,全区像金明这样“捕转养”的已有 6 户,共领取各类补贴 8 万元。大观区人社局通过政府引导、政策补贴等措施,积极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渔民从事水上运输业、水产养殖业等,鼓励渔民充分利用家门口现有水面、滩涂、池塘等资源,引导扶持退捕渔民从事“捕转养”转产转业,真正实现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奔小康。

宿松县老渔民李文兵“上岸”后,通过县人社局和乡镇的推荐,在省外实现了就业。后辞职回乡创办公司,县人社局、乡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提供流转土地、银行贷款、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一步步发展成占地面积 100 多亩的“垂钓+采摘+农家乐”综合体,年接待游客 2 万人次,带动 50 余名乡亲就业。“只要勤奋肯干,在岸上也能发家致富,实现人生价值。”李文兵说。

为确保退捕渔民“上岸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市人社部门按照“一船一档”的方式为退捕渔民建立帮扶档案,按照推荐就业一批、技能培训一批、支持创业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的思路开展帮扶,让曾经的渔民在岸上把日子过得“稳当当”。

自 2021 年 1 月 1 日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安庆市举办专场招聘 50 余场,提供岗位上万个;培训退捕渔民 1065 人,支付培训补贴资金 252.7 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75 万元,扶持 19人成功创业;累计发放经营主体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等各项政策补助 148.9 万元;132 人安置公益岗位。

(侯吉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