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心怀豁达方得温暖

    摘要:法国球星姆巴佩在巴黎圣日耳曼队效力时战功卓著,却在荣膺法甲最佳球员后,未获球队惯例的致敬仪式。面对记者关于球队未给予足够尊重与爱意的质疑,姆巴佩淡然回应:“从别人给予爱那一刻起,我从不计算这份爱有几分

  • 我家的中堂

    摘要:我家中堂,原是一副别具一格的春联。上联“沙溪流水水渗水上下有水”,下联“石道行车车颠车左右无车”,横批“独辟蹊径”。这副春联贴出后,似在荒沙滩上添了几分春意。后来,有幸得书法家孙淮滨先生厚爱,挥毫将其

  • 摘要:画里山村汤青/摄

  • 探访“文脉赓续——桐城派主题文物展”

    摘要:金秋十月,秋意缱绻,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踏入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老馆)西二楼的临展厅,赴一场与“文脉赓续——桐城派主题文物展”的历史之约。这不仅仅是一次对桐城派文学巨擘的深度探寻之旅,更是一场穿越历史长

  • 烽火连矿山:从血泪到新生的传奇

    摘要:80年前,中华民族为抗击日寇侵略,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凝聚起伟大的抗战精神,备受屈辱的矿山工人也奋起反抗,迎来新生。如今马钢矿业蓬勃发展,我们铭记历史,因为前行需要永恒的精神之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烽火连矿山:从血泪到新生的传奇

   期次:第8680期   作者:□张红莲 王华

80 年前,中华民族为抗击日寇侵略,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凝聚起伟大的抗战精神,备受屈辱的矿山工人也奋起反抗,迎来新生。如今马钢矿业蓬勃发展,我们铭记历史,因为前行需要永恒的精神之光。

姑山矿:血泪矿坑中挺起不屈脊梁

1938 年 8 月,当涂县城沦陷,日寇又将魔爪伸向钟山、小姑山等地,1941 年大姑山也被占领,十里矿区沦为炼狱。老田是这里的矿工之一,十余名矿工挤在通铺,寒冬腊月,刺骨寒风穿透棚顶,多数矿工没有棉衣,破袄难御寒风。每天劳作十三四个小时后,他们只能到冰冷的池塘边,用污浊的水擦去身上的矿渣和尘土。

那年冬天,小姑山采场发生塘口塌方,17 岁的小栓子被巨石吞没。刺耳警报混着日语吼叫,救援人员却敷衍了事。三天后,人们只找到零星遗骨和染血衣物碎片。

然而,希望的火种仍未熄灭。1942 年,党领导的当涂工委在查湾镇建立,触角延伸到矿山边缘。矿工陈大山成为信使,以拾掇废石为掩护,传递油印传单和党组织消息。当年,彭冲同志领导的抗日组织在矿山周围发展地下力量,建立了七个党支部,50 多名党员将不屈信念的种子撒入矿工心田。老田接过传单,藏于破袄夹层,感到一股力量涌动。

老田和工友们加入抗日组织,与日本人巧妙战斗,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年11月,最后一批日军撤出。

1954 年 2 月,为解决马鞍山铁厂原料问题,恢复姑山矿开采成为必然。范湘琏、王世福等建设者踏破荒芜,5 月 16 日,小姑山矿坑响起开山炮声,宣告新生。6 月 1 日,崭新的姑山矿场诞生,标志着马鞍山矿山迈入自力更生新纪元。

从此,一代代姑山人秉持“奉献、拼搏、攀登、自主”的精神,走过 70 余载。如今,姑山人深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绿色矿山。姑山精神如淬火精钢,那些血泪矿坑的故事如无声铭碑,警示后人铭记老田、小栓子、陈大山等名字。

南山矿:抗战老兵的矿山情怀

96 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季昌兴,从 14 岁加入新四军起,就铭记着部队的抗日往事。不久前,在南山矿平南四村的老旧楼房里,他向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行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1944 年夏天,季昌兴成为新四军七师卫生员。起初他不情愿,想上前线拼命,首长告诉他,医护兵的手术器械也是枪杆,战场同样需要医护人员。季昌兴似乎明白了首长话语的分量。

新四军七师活动于皖江地区,1944 年冬季向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攻克多处据点,一度攻入芜湖市区。季昌兴和战友们在战场上抢救伤员,卫生员需在极端压力下保持冷静。当时物资匮乏,做清创和外科手术时麻药稀缺,伤员们硬是咬着毛巾一声不吭。

新四军七师在艰苦条件下与皖江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战,有效打击并牵制了大批日军。季昌兴后来转战各地,1948 年在山东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需要钢铁,季昌兴从部队转业来到马钢南山矿医院。在这里,他结识了“铁人”张宪忠。一次,张宪忠发着低烧仍坚持工作,季医师无奈开药并再三叮嘱,张宪忠却用草纸垫在屁股底下,二天二夜都没下山,出色完成任务。

1983 年,季医师离休后仍关注矿山绿色发展,把矿山当成第二故乡。如今,南山矿一幅幅美丽画卷铺展,从凹山湖到采场边坡,从地质文化公园到彩色铁路,从数字化智慧工厂到矿山智控中心,让他既熟悉又陌生。

东山高标准生态农田示范区曾是废弃矿坑,经 11 年尾砂回填和土壤改良,成功改造成 60 亩高标准农田,还将扩建成 300 亩。去年,耐盐碱水稻亩产 500 公斤,全流程机械化操作,“凹山湖”牌大米已走上职工餐桌。季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多想站起来敬个军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日前夕,上级给季老转交一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他对前来探望的矿山领导说:“要是再年轻几岁,我一定也会去北京,好好看看部队的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