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中堂,原是一副别具一格的春联。上联“沙溪流水水渗水上下有水”,下联“石道行车车颠车左右无车”,横批“独辟蹊径”。这副春联贴出后,似在荒沙滩上添了几分春意。后来,有幸得书法家孙淮滨先生厚爱,挥毫将其改写成中堂,悬挂于我家。
这副春联,诞生于特定的时代与情境。那时,我们这个经济拮据的单位,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一片沙洲上盖起了几幢宿舍,这可是解放以来的头一遭。春节前夕搬入新居,为表欢庆,各家各户纷纷张贴春联。我因职业习惯,不愿随大流贴那些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春联,便琢磨着在“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上做文章。
新宿舍建在城郊的沙滩上,只能盖平房,家家有小院,外有大院环绕。大院西侧,有一条人工开挖的沙溪,用于引水灌溉;东侧,是一段用石块铺就的通往城区的石道。沙溪和石道之下皆是沙丘。沙溪引水时,需先让水渗透沙底,溢出水面方能流动,源头截断,溪虽干涸,但溪底仍水润;在窄小坎坷的石道上骑车,只能单行,不可并进,更无法从两侧几十米厚的沙滩上超越。
面对此景,我感慨万千。我们的生活,不正如那沙溪流水吗?虽沿途渗漏不少美好,却让底蕴愈发丰厚,内涵更加充盈。我们的事业,又何尝不像那石道行车一样?眼下路窄石多,免不了颠簸碰撞,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道路定会修得又宽阔又平坦,与城区大道相连。
那将是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新路上,行者,你追我赶。有本事,就尽力冲到前面;没能力,就靠边,无需扭扭捏捏、磕磕碰碰。这,便是我作那副春联时的心境。
如今,我依旧十分喜爱这副由春联改写而成的中堂。不仅因为其中蕴含着我的“道”与“志”,更因为这些“道”与“志”已经或正在从蓝图变为令人欣喜的现实。孙淮滨先生的书艺,清朗庄重,苍劲灵动,为我家增添了光彩。每当我凝视这幅中堂,总觉得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