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马鞍山:“口袋”连成带街角入画来

    摘要:10月12日傍晚,在马鞍山市东湖“口袋”公园,市民在休闲健身游玩。近年来,马鞍山市从城市微小空间入手,在楼宇之间,或在街头巷尾,见缝插绿、破硬复绿,并增设健身、运动、娱乐设施等,建设、改造了120多处

  • 滁州市综合施策打好碧水保卫战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滁州市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水生态环境实现持续改善。齐抓共管,助力考核水质达标。全市

  • 宣城市活用“大小多少”辩证法推动监管效能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宣城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探索实践以“服务型执法”为核心,灵活运用“小与大”“多与少”辩证思维,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有效实现执法效能与经营主体满意度双提升。小案快处,体现速度与

  • 六安市强化土地供应全链条管理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六安市全力应对土地市场下行压力,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土地供应全链条管理,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精准把好“源头关”。坚持“总量控制、商住严控、工业优先

  • 亳州市打造“皖美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新热潮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亳州市立足自身文旅资源优势,聚焦“皖美消费”场景建设,全力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成效显著。3个场景入选2025年度“皖美消费”皖北区域十佳消费场景。科技赋能体验链。深化“IP+场景+科

  • 太湖县深耕人民调解“责任田”守好平安建设“主阵地”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太湖县通过推动源头治理、加强组织协调、同步释法明理等方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共治,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推动源头治理,织密防控网络。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定期

  • 淮北市全力打造碳循环利用“新范式”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淮北市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深耕“碳”文章,全链条打通碳循环利用“新路径”,让生态“含绿量”真正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5%,绿色已成为高质

  • 宿松:“摇钱树+林下经济”激活乡村产业融合新动能

    摘要:在宿松县高岭乡双河村王岭组,工人们头戴草帽,正俯身忙碌地种植麦冬。他们的身影与薄壳山核桃、缤纷花草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乡村产业发展中经济作物种植与生态景观营造并行的繁忙与活力,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这片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北市全力打造碳循环利用“新范式”

   期次:第8683期   

本报讯 近年来,淮北市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深耕“碳”文章,全链条打通碳循环利用“新路径”,让生态“含绿量”真正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 GDP 能耗同比下降 1.5%,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源头减“碳”。聚焦“双碳”目标,系统推进碳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关停落后煤电机组 4 台,建成储能电站 5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35.4万千瓦,较“十四五”规划初期增长超两倍,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步深化产业转型,今年以来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176个,建成5G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12 家、省级绿色工厂 33 家,绿色制造体系初具规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科学管“碳”。依托41家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重点行业碳足迹核算全覆盖。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等 7 个关键产品类别,构建“线上数据采集+线下实地核查”协同机制,累计采集生产工艺、能源与物料消耗数据4.1万余条,系统梳理形成涵盖全生命周期的321项碳核算指标体系,为行业碳排放基准制定和减碳路径设计奠定数据基础。

创新用“碳”。深化碳金融创新,建成全省首个基于数字化管理的“碳信用账户平台”,实现企业碳排放数据与金融信贷机制的有效衔接,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碳减排挂钩贷款”“公正转型挂钩贷款”等转型金融产品。同步建立涵盖采矿、电力、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的转型金融项目库,入库项目98个,推动金融资源向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精准倾斜。截至 6 月末,全市转型金融贷款余额达 88.64 亿元,较年初增长61.2%;已完成72个项目授信,授信总额 174.62 亿元,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金融支持模式。

(晟焕亭)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