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秋歌

    摘要:秋日午后,我独坐窗前,暖阳慵懒地洒落,人也随之变得懒散,任思绪放空。一只漂亮的蝴蝶翩跹而至,落在阳台的水竹上,旋即又飞走了。这盆水竹平凡无奇,没有艳丽花朵挽留蝶儿。虽秋叶未飘至窗前,但原本青绿的水竹,

  • 芝麻飘香时

    摘要:晚上,母亲打来电话,说家里芝麻熟了,问我这周末是否有空回家一趟。“芝麻熟了?”这四个字,仿佛带着一股熟悉的浓香,轻轻扫过我的鼻尖,瞬间,我的思绪如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随着那重重叠叠的香味,飘向那片广阔的

  • 叶落有情

    摘要:

  • 中山文明暖他乡

    摘要:为陪伴孩子,我从安徽巢湖跨越千里,来到广东中山定居。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出门分不清方向,交流也常碰壁,惶恐、孤独与焦虑如潮水般将我淹没。孩子见我这般窘迫,多次劝我:“中山是全国文明城市,绿地公园多,

  • 重阳赭山行

    摘要:退休后,每逢重阳,登高便成了心中念想。芜湖的秋日,向来宜人,而赭山的秋景,更是深沉动人。“赭”乃赤红之意,想必古人见南坡有赤色矿石,才赋予此山这般贴切之名。此时,赭山并非一片赤红,蓊郁林木经几番风霜,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阳赭山行

   期次:第8690期   作者:□范守义

退休后,每逢重阳,登高便成了心中念想。芜湖的秋日,向来宜人,而赭山的秋景,更是深沉动人。“赭”乃赤红之意,想必古人见南坡有赤色矿石,才赋予此山这般贴切之名。此时,赭山并非一片赤红,蓊郁林木经几番风霜,色彩斑斓起来。枫香似醉酒的酡红,乌桕呈明艳焦黄,松柏与冬青则坚守着苍青,红黄青交织,宛如打翻的调色盘,又似画家以朴素颜料绘就的丰富秋意。

山间小路由块石铺就,岁月与脚步将其磨得温润。落叶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簌簌作响,似时光碎裂的微音。风过,叶子旋舞落下,带着完成使命的安详。此景让我想起古人重阳佩戴茱萸、饮菊酒的故事,那是一种郑重风雅的仪式。茱萸辛烈,辟除初寒邪气;菊酒清芳,延展凋零生机。登高、望远、怀远,这些习俗,是先民对时间的温柔抵抗,是对生命的深情回眸。

思绪飘远,脚步不停,不觉已至山巅瞭望塔下。20 世纪 50 年代初建的瞭望塔,虽无华丽装饰,却因“望”字而美。木梯窄而盘旋,拾级而上,城市喧嚣渐远,心也空明起来。及至塔顶,凭栏远望,江城尽收眼底。

穿城而过的长江,日光下泛着灰白光,有浑厚气度,如沉睡的巨蟒,鳞甲微闪。江上船只小如芥子,移动极缓。远处,青弋江如青丝带,蜿蜒汇入大江。江城的楼宇、屋舍、街道、桥梁,皆成模型般的景致,规整安详。平日里的烦忧,在这高远视角下,被秋风吹得无影无踪。此刻,我方真切体会到东坡先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意境。这心旷神怡,非单纯欢愉,而是与天地同在的苍茫慰藉。

下塔来,腿脚酸软,心中却满是充实。山顶下有处安静的茶舍,几位老同学想必已在等候。推门而入,温润的水汽伴着茶香扑面而来。他们果然都在,见我来了,未起身,只抬头,眼中是浑浊而温暖的笑意,问道:“登过高了?”

茶是祁门红茶,汤色红艳明亮,如流动的琥珀。我先捧起茶杯,将手心贴着温热杯壁,暖流顺着经络直通心底。呷一口,香气沉厚,带些许蜜糖甜润,安抚着被山风吹凉的肺腑。

我们话不多,80 岁上下的年纪,无需言语证明什么。大家静静坐着,喝茶,偶尔说起未能前来的故人。望着小小茶杯,看着氤氲热气在饱经风霜的脸前升腾,忽然觉得,我们像极了杯中的茶叶。也曾青葱,如今激越平复,滋味渗出,只剩沉淀下来的温厚底色,在人生晚景里静静相对。窗外,赭山秋色愈发沉郁,而杯中茶,温润如昔。重阳一日,从山间清旷,到塔顶苍茫,终归于茶室一隅的温存,也算不负这佳节,不负这故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