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 13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金融系统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省金融工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2021 年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每年保持万亿级增量,人民币存款、贷款规模双双突破9万亿元,科技、制造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我省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全国第9跃升至全国第7,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全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居全国前列,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我省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我省落实中央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部署,组建省委金融委,成立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三位一体”新机构,改革推进有序高效。除合肥市参照省级架构成立了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外,其他15个市金融管理相关职责统一划入同级财政部门,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格局。
我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融资总量稳步扩大。“十四五”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5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量增长57%,2024年达1.18万亿元、居全国第6。全省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均连跨4个万亿台阶,9月末,存款余额9.77万亿元、年均增长8.6%;贷款余额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3.1%,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存款、贷款总量排名均升至全国第11位。
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实现新发展,企业上市争先进位。我省深入推进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和“科创100”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持续深化与沪深北港交易所等战略合作,推进企业赴境内外上市。“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 62 家,9 月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 186 家,较“十三五”末增长近 50%,实现 16 个地级市上市公司全覆盖。我省科创板上市公司 24 家、居全国第 6。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 家、IPO 申报企业 11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19 家,数量均居全国第4。
我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效明显,高标准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我省统筹实施“机构建设、产品创新、基础设施完善”三大工程,落地总行级科创金融服务中心 12 家、科技特色支行(公司)72家,设立科创金融工作站17家,构建“科创金融管家服务体系”。我省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为 1.5 万户企业发放贷款超 2100亿元,创新开展“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并在全省推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股权投资”690 亿元组合资金支持,同时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科技融资担保专项计划备案金额居全国第2。
我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风险处置取得积极进展。我省稳步推进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加快推进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9月末,全省银行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48 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我省有序化解重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并及时处置个别上市公司风险。全省融资平台、国有企业保持公开市场金融债务“零违约”。(本报记者 夏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