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1-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把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

    摘要:今年,我的核心工作就是把“零工驿站”办实办好,让企业招到合适的人,让咱们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真正把“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工会就业援助行动落到实处。咱们义城街道辖区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

  • 黄山市“综合查一次”成就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摘要:本报讯“事前告知清晰,一次检查到位,没耽误生产,还帮我们指出了规范方向,这样的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近日,黄山市某企业负责人对当地推行的“综合查一次”改革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创新执法模式,是黄山市破解

  • 姜田绘“丰”景

    摘要:日前,在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村民们忙着采收小黄姜。眼下,岳西县的小黄姜已迎来丰收季。姜田里,村民们拔姜、剪叶、装袋、搬运,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近年来,岳西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小黄姜规模

  • 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将在蚌埠举办

    摘要:本报讯11月1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省人民政府、国际玻璃协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11月20日至23日在中国(蚌埠)古民

  • 芜湖“跨省通办”社保卡

    摘要:本报讯为切实解决在沪芜湖籍群众办理社保卡“往返难、办事繁”的痛点,日前,芜湖市人社局赴上海市开展第三代社保卡集中办理活动,将政务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以“跨省通办”小切口,书写便民利民大文章。本次集

  • 全国高校青教赛获奖选手长三角巡讲活动举办

    摘要:本报讯日前,“名师领航”全国高校青教赛获奖选手长三角巡讲活动在安徽农业大学举办。巡讲活动由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牵头发起,联合上海市教育工会、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浙江省教育工会共同主办。省总工会党组成员

  • 我省晒出“十四五”期间金融服务“成绩单”

    摘要:本报讯11月1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金融系统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省金融工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增强,为经

  • 全国秋粮收购超1亿吨

    摘要: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月12日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秋粮超过1亿吨,市场购销较为活跃,收购进展总体顺利。秋粮旺季收购自10月上旬陆续展开,目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工会主席有话说

“把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

□讲述人: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总工会主席吴纯静

   期次:第8704期   

今年,我的核心工作就是把“零工驿站”办实办好,让企业招到合适的人,让咱们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真正把“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工会就业援助行动落到实处。

咱们义城街道辖区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回迁居民多、小商户多,还有不少中老年人想找份灵活的零工补贴家用。在和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听到他们念叨:“想有个靠谱的地方找活儿。”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就办过“滨湖就业市集”,帮不少人牵线找到了工作。今年9月,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深化调整,在龙咀湖社区筹备组办公场所挂牌成立“滨湖沁园零工驿站”,就是想打造固定的“就业桥梁”。

从“零工驿站”挂牌到现在,我们没闲着——一边挨家挨户走访辖区企业、小商户,摸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人,是要长期工还是临时工,工资待遇如何;另一边,我们在社区大厅设登记点,提供简历打印服务等,还让社区小管家上门时,把有求职意愿的居民信息一一记下来。现在,“零工驿站”已经登记了1042个岗位、49名零工人员,两个月时间帮5个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虽数量不多,但每促成一次就业,我心里都挺踏实。

11月11日,我们在“零工驿站”办了线下招聘会,效果还挺好,27 家企业参与招聘,带来近千个岗位,有操作工、服务员、保洁员等,还有适合年轻人、退役军人的文员岗、技术岗。看着大家围着企业招聘人员问这问那,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我觉得这事儿办对了。

不过我也清楚,光靠办一场招聘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一来,我们工会经费有限,不可能天天办大型活动;二来,企业要的人跟居民的技能、期望有时候对不上号,不是一场招聘会就能精准匹配的。所以我琢磨着,招聘会不能办完就结束,关键是要让它变成一个持续发力的“资源库”。我们把所有来招聘的企业的岗位信息都收集起来,后续在辖区里持续推送、精准推荐,把一场活动的能量尽可能放大、延长。同时,咱们“零工驿站”也不只是牵个线,现场还提供法律咨询,为大家解答劳动合同、工资待遇这些常见的疑问。

对我来说,“零工驿站”不只是一个工作项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接下来,我会继续把驿站的事儿推深做实,多摸需求、多找岗位、多搭桥梁,努力让企业用工有保障,居民就业有支持,让我们的“小”驿站托起“大”民生。(本报记者 胡潇/采访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