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零刑事案、零信访件,2025 年以来零治安案,十个月仅接报 6起求助类警情!”地处皖鄂边界、与三乡镇接壤的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凭借这份平安成绩单,成为乡村治理的“皖西南样板”。这座古村如何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长治久安?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家大屋内,“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戒赌博”的木质禁赌牌与家风家训牌匾,历经两个多世纪风雨仍墨色鲜亮。“这不是陈列的文物,是刻在村民心里的规矩。”团林村党支部书记毕加华指着牌匾介绍,刘氏家风从家族传承升华为全村共识,成为村民自治的“活准则”。此前刘家大屋修缮工程中,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起争执,施工被迫停止。村“两委”当即搬出家训,邀请乡贤现场调解,最终双方主动退让,达成“古宅保护优先”共识,让修缮工程如期推进。如今,村里每逢邻里纠纷,“先看家训再说理”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暮色降临,团山河两岸的生态步道上热闹非凡。趁着村民休闲娱乐,由宿松县公安局趾凤派出所民警、村“两委”干部、乡贤代表和网格员组成的“平安宣讲队”开展“微宣讲”。宣讲员们把法律知识、安全常识转化为方言土语,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团林村连续三年实现“电信诈骗零发案、黄赌毒零警情”,安全防范知晓率达100%。
乡贤领衔的“调解生力军”,是古村平安的重要守护者。年过八旬的退休干部陈中祜,退休20余年来坚守在矛盾化解一线。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中,面对部分村民对宅基地调整的抵触情绪,他带领 5 名乡贤组成“说理团”,逐户上门讲政策、算收益,最终说服12户村民主动配合,确保项目提前 2 个月竣工验收。“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大家和睦相处,比啥都强。”陈中祜的话道出了乡贤们的心声。目前,团林村 50 名党员、16 名村民组长全部化身网格员,构建起“组级排查、村级化解、乡级兜底”的三级矛盾处置网络,近年来重大项目推进中的17起纠纷均在始发阶段化解。
“警村联动是筑牢平安防线的关键一招。”趾凤派出所所长李明介绍,趾凤派出所在团林村创新推行“民警包村、村干联警、网格联动”机制,建立 24 小时应急响应通道,实现“警务下沉无死角、难题化解不隔夜”。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发现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立即联动村干部协调助老服务;村干部处理土地流转纠纷遇阻,民警抵达现场规范处置。今年以来,通过警村协作成功化解疑难纠纷8起,救助群众4人次。
从家风家训凝聚治理合力,到乡贤网格织密平安防线,再到警村联动筑牢安全根基,团林村构建起“文化引领、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为新时代传统村落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孙春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