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阜阳市阜南县老观乡,今年50岁的钱会明乘着一只小木船,拿着一条长竹竿,在水塘里采摘芡实。作为阜南县老观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芡实种植基地负责人,他和其他农户一样,自8月以来一直在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尽量减少因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泄洪而遭受的洪灾损失。
产业转移进蒙洼 水洼蝶变芡实园
钱会明是天长人,在天长种了20多年的芡实。近年来,由于天长本地芡实种植水域趋于饱和,为了开辟新的种植区域,他和合作伙伴曾走出国门,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包田种芡实,后因沟通不便,又回到了国内。
一次的偶然机会,钱会明得知位于蒙洼蓄洪区内的阜南县老观乡正在寻找适应性农业产业。经考察,当地已有10多年未受到洪灾影响,自然条件优越,水、电、路配套齐全,劳动力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芡实种植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8年秋,钱会明决定把种植产业转移到阜南县老观乡。他和合伙人投资了1700多万元在当地办公司、建基地,并流转了水洼地10700亩,将其中的8800亩用于种植芡实,其它水田养殖小龙虾、鳜鱼。垒坝、推田、挖鱼塘、围网、搭活动板房……钱会明和合伙人以及当地贫困群众共同撸起袖子,打响了产业扶贫硬仗。“我们老观乡有8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成立了一个劳务服务公司,与钱会明进行对接。”阜南县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介绍说,为了助力茨实种植业在当地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乡党委、政府在调田、做路、用工等方面都予以了积极配合。
撒下爱心扶贫种 结出致富幸福果
夏末秋初,走进老观乡顺河村,水田里刚“出水”的芡实鲜果颗颗饱满。顺河村脱贫户郭中江打开了一个“鸡头苞”,一粒粒鲜嫩的芡实果露出头来,“别小瞧这个小小的芡实果,它可是水中的‘金豆豆’!”“俺不仅把土地流转给了钱会明,还在基地里干活,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现已脱贫的郭中江在芡实种植基地工作了两年多,看着一粒粒芡实卖出了高价钱,他也跟着一起高兴。
像郭中江这样每天在种植基地干着除草、清淤、养护芡实苗等杂活的贫困户有30多人。他们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每人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尽管今年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但我们照常付租金、发工资,尽全力保证刚脱贫的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受影响。”钱会明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当地实现户户有产业,贫困群众人人有事干、有钱赚。“三年来,种养基地所需种植人手均由乡里统一调配,优先安排了30多个贫困户参与芡实种植,占总用工人数的三成多。”王军的话证明钱会明所言不虚。
“在这里,工人每年能工作8个月以上,一年收入在15000-18000元之间。”“大家按咱教的法子种,遇到难题咱帮助解决,芡实果咱统一包加工、包销售,保证卖出好价钱。”钱会明和合伙人们不仅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挣现钱,还让芡实在当地扎根,成为了搬不走的致富产业。因此,他们不单是基地的经营者、管理者,更是种植户们的老师,手把手地把种植经传授给大伙儿。当地10多个有想法、有闯劲的庄户人在钱会明的引领下,也开始发展芡实种植业。
“芡实是个宝,可俺愣不识宝啊!老钱刚来时,送给村民不少芡实老籽,大伙儿不会吃,不脱壳就直接煮粥了,又苦又涩,愣把一锅锅粥倒掉,闹出了笑话。”这几年来,老观乡和泰村老村干、村监委主任徐刚拜钱会明为师,潜心学习芡实种植。去年,他流转了150多亩水田,办起了家庭农场。
在钱会明的指导下,还有近20户贫困群众包田发展小龙虾、鳜鱼养殖业。
殷殷嘱托强信心 满怀希望再出发
今年7月20日,淮河王家坝开闸泄洪,滚滚淮河水涌入蒙洼蓄洪区。随后的几天里,随着行蓄洪区的启用和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调度,王家坝站水位持续下降。
洪水退去后,种养基地的水田里一派繁忙景象。钱会明带领着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在水田里采摘芡实,在洼子里放养虾苗和鱼苗。“7月底洪水一退,咱就着手清理水塘、抢收补种。8月芡实鲜果上市,抢回来的鲜果亩收益上千元呢!”钱会明说,原本今年阜南种养基地计划收益1300多万元,没承想遇上洪灾,1万多亩种养基地和群众们几年辛劳换来的成果付之东流,直接损失达1600万元。
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专程来到蒙洼蓄洪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钱会明正是这批群众中的一员。“总书记在得知受灾情况后,鼓励我要有信心,继续干下去,咱发展扶贫产业的信心一下子就回来了!”钱会明介绍说,老观乡党委、政府正在研究补贴政策,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再说,咱在天长还有稳固的产业基地作靠山呢,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都一定能克服!”钱会明的言语间透着坚强。
这不,钱会明和合伙人商定,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再流转5000亩洼地,扩大芡实种植面积。目前,其中的1000亩洼地已经完成垒坝和整地。
不仅如此,钱会明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了40亩庄台地建起芡实晒场和加工车间,将芡实种植产业向产品加工、市场服务与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延伸。
“在阜南种植的芡实老籽,经加工后将直接销往广东、福建、上海、亳州等地。”钱会明兴奋地向记者描述着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未来,咱计划将阜南县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左右。”
(本报记者 夏梦 通讯员 范正磊 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