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1-0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做自己的摆渡人

    摘要:时间飞逝,奔跑的青春如流水,很快就过去了。蓦然回首,已步入中年的门槛,猛然发现自己开始有了些许皱纹,有了几许白发,中年或许也是很短暂的,但在眼前却感觉很慢长,就像摆渡的生活,摇摇晃晃的,不知何时到达终

  • 摘要:

  • “艺术疯子”韩再芬

    摘要:“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黄梅戏给我更大的乐趣,所以业内人士戏称我是‘艺术疯子’。”日前,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我国当代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与笔者闲话自己从艺的趣事。“我与黄梅戏有缘”那是1978年秋

  • 照片见证小康路

    摘要:前不久,爱人下班给女儿买了些零食回来,他随手递了一盒饼干给孩子,是那种彩色的圆柱形包装盒,看着孩子小手抱着饼干盒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眼前的这一幕似曾相识,那一刻我的记忆也随之打开了“闸门”。“小时候

  • 乘风破浪老来俏

    摘要:我所在的社区里,李爷爷和肖奶奶在抖音平台成为网红,两人拍摄的系列秀恩爱小视频,拥有万级流量。    “二老高寿?”我见到了两位老人好奇地问。 &nbs

  • 我最可爱的二叔

    摘要:二叔日前从微信上发给我几张照片,是他领取“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现场照。     照片上的二叔清瘦的身材,花白的头发,戴一副眼镜,身穿合身

  • 摘要:两小无猜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疯子”韩再芬

   期次:第7464期   作者:□江志伟

“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黄梅戏给我更大的乐趣,所以业内人士戏称我是‘艺术疯子’。”日前,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我国当代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与笔者闲话自己从艺的趣事。

“我与黄梅戏有缘”

那是1978年秋天的事儿。那一天,韩再芬家隔壁的小杨同学要她陪着去县委招待所一趟,说是安庆黄梅剧团正在那里招考小演员,小杨想去试试看。

气氛紧张的考场里,小杨正在紧张地应考。主考官陈明友有事走出考场,却发现居然有个小姑娘不但不紧张,反而在院子里玩耍呢。嘿,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天生一块演员的料!爱才心切的陈明友实在不舍得白白错失掉这个好人才,于是,将她连哄带骗地引进考场。让她唱支歌听听,韩再芬未加思索,张口就来。此时的她就像是家中的竹床和校园的舞台一样,没什么可紧张的。唱的当然还是她最拿手的《洪湖水,浪打浪》,陈明友和几位考官不约而同地面露喜色。陈明友当场递给韩再芬一张小纸条,让她去安庆参加复试。

现在,谈及“陪考反被录取”的人生际遇时,韩再芬感叹地说:“我与黄梅戏有缘吧!”

绰号“小怪

说起绰号“小怪”的来历,韩再芬莞尔一笑,道:“其实,‘小怪’就是‘精灵古怪,不可思议’的意思,没有半点贬义。”至于它的历史,韩再芬说大概是从她学员队第二年的时候叫起来的。那时候,学员韩再芬白天苦练功,晚上就拿个小板凳坐在台侧边幕处苦看戏。

“苦练功”与“苦看戏”,是她当时最喜欢的事儿。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她对团里的每一出戏都烂熟于心,甚至整部戏的唱词、道白全都能倒背如流。有一次,省电台来团里录制一出戏的过程中,照例一旁听戏的韩再芬,突然发现有个演员的某一句唱词唱错了。等到录制结束正待收工的时候,韩再芬向录制组郑重其事地提出来,结果一回放,确实错了。不知谁脱口夸“这个小姑娘真是个小怪,竟然唱词错了都能听出来”的赞语,从此,韩再芬便有了“小怪”的绰号。

最令众人刮目相看的“小怪”威力爆发,却是其后一次随同小分队远赴江西演出中发生的故事。那次,她随小分队到江西演出《莫愁女》,出了海报,售完了票,可是饰演莫愁的演员却突然病倒了。危急之中,队长问韩再芬:“小怪,你会吗?”她说:“行啊”。于是,立即投入突击排练。由于《莫愁女》的唱词多,表现的情感复杂,难度很大,当晚演出的时候,老师们都聚集在侧幕两边,焦灼地关注着,个个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生怕出偏差。可结果从未演过《莫愁女》的韩再芬,当晚的救场演出不但非常成功,而且还按照她的体验,对原来的一些动作做了创造性地改动。人们哗然,从来没有演过莫愁女的她,居然能够演得如此风生水起,韩再芬真是怪了!从此,“小怪”的绰号叫响起来。

“快速减肥”演西施

韩再芬还向我们讲了她的授业老师麻彩楼陪她一起减肥的动人故事。

那是1992年饰演《西施》的事儿。当时的她一身肉,自从演过《香魂》之后就一直“青春肥”,喝白开水都发胖,全身是肉,胖得到了此前饰演《杨玉环》的杨贵妃,都不用增肥。为了演好西施角色,韩再芬必须“快速减肥”,否则被“立即换人”。

又是爱才如命、呵护有加的麻彩楼,为了舞台上的“瘦西施”的形象需要,她决定陪着爱徒一块减肥瘦身。随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师徒俩每餐都只吃一个苹果或一个鸡蛋。韩再芬回忆说:“那段时间,米饭肯定不能吃,天天到吃饭时,麻老师就把我关到她房间里,给我个苹果吃吃,看不到别人的大块朵颐。坚持了两个来月,体重急剧下降,从130斤快速减少到100来斤,人瘦得变了形,关在宿舍里不敢出门,登上舞台一转就头晕。”为了演好这个饱受战乱、体弱多病的美女西施,有一天她终于昏倒在排练场上。医生说她的血色素只有6克,必须住院治疗。当时的她急了,说:“吴越两国就要交战了,我哪有心思住院哪!”医生弄明白后心疼地说:“姑娘,搞艺术可不能不要性命啊!”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再芬通过西子捧心、蹙颦、采莲等情节,把西施这个民女、弱女、美女形象和她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在上海和海南演出后,都引发强烈反响。1994年,她捧获上海的“白玉兰奖”。但是,《西施》也给她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我妈说,我的身体,就是从这次减肥差下来的。从那以后,直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胖起来过”。

韩再芬深有感触地说:“黄梅戏走出安徽,是上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而让黄梅戏再度辉煌,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追求。在新时代面前,黄梅戏有太多的机遇和挑战,我将继续踏上征程,走进新的黄梅飘香的季节,和我的同伴们一起,去圆一个又一个黄梅之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