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11月12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在江滨医院设立陪护工服务站,自2014年成立以来,服务站用贴心服务把陪护工吸纳进工会组织,为他们撑起遮风避雨的屋檐,并推进这个群体日益向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这几年来,该站接纳技能培训的陪护工达数千人次,其中100多名陪护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500多人获得自治区人社厅职业技能培训证书。通过几年的努力,其成功的做法,无疑为众多陪护工做了一件好事,值得称赞。
工会在医院设立陪护工服务站,为陪护工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保障,实实在在体现了工会的职责担当。在陪护工队伍中,他们大多是“洗脚上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其中有不少家庭生活困难,缺乏专业医疗、护理技能,在这个节点上,工会把陪护工一事当作分内工作来抓,使他们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彰显了工会娘家人的贴心和热心。
创新工会工作,需要我们找准工作切入点。为陪护工设立服务站,就是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出适合陪护工要求的服务机构,这样做,有利于工会及时把握陪护工的脉搏,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帮其所需,实现工会工作意向与陪护工的期盼有效对接。
工会为陪护工建“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工会工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针对陪护工缺乏专业医疗、护理技能等方面的痛点,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积极作为,取得成效。如何从灵活就业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找到服务这些劳动者的切入口,精准发力,各级工会仍须不断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