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鞍山市工会十二大以来,五年的时间里,全市工会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扣中心大局,紧跟发展需要,紧贴职工需求,推动各项工作在巩固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圆满完成目标任务。马鞍山市总工会先后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工会财务先进单位,全国网上练兵、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工书屋建设优秀组织奖,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创新型平台,全国第七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及全省工会系统先进集体等一系列殊荣。
传递正能量 诗城“风景独好”
今年七月,长江中下游流域防汛形势严峻。东临长江的马鞍山多河超警戒水位。在郑蒲港新区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分中心的号召之下,一群“红马甲”行走在圩堤上,保卫家园。马鞍山市在我省率先启动“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成全市10+N个中心,100+所、站、点建设布局,建成实践中心(所、站、点)145家。2019年,郑蒲港新区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荣获“全省职工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基地”称号。
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马鞍山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创业情”主题宣传、“书香三八”读书、“与共和国同行”(诗歌专场)全国职工主题阅读、“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等活动,筑牢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根基。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主旋律,马鞍山以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选树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第六届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服务标兵,表彰49个省、市“五一巾帼标兵岗(标兵),选树20个“寻找最美一线职工”先进典型,对282家职工温馨驿站进行升级认证,职工道德水平和窗口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在共同奔向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马鞍山市工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职工思想“向导”,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
服务大局“主力军”尽显身手
2018年10月17日,马鞍山市首届智能制造产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比武大赛实操比赛举行,这也是马鞍山市总工会首次尝试以“工会+联盟”的形式举办技能竞赛。这一比赛推动了马鞍山市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还被省总工会作为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典型上报全总。5年来,马鞍山市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劳动技能竞赛、职工系列比武300余项,参与职工近百万人次。马鞍山市“互联网+”职工项目设计大赛开创“四新”领域劳动竞赛新模式。
全市工会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多措增强职工素质和技能,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使之在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中大显身手,当好“主力军”。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三大攻坚战,首创“劳动竞赛季”。为持续提升职工素质,全市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搭建职工成长舞台,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1.1万余人;打造职工学习平台,建成市级以上职工书屋(书吧)176家;建成24家女职工业余学校基层分校,每年参与学习进修职工近20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市首届职工文化节和第二届职工运动会,承办“马钢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职工集邮展,全国“职工书屋”工程十周年论坛暨工作交流现场会等大型活动。
与此同时,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成绩斐然,65项被评为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取得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5.85万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7个项目分获长三角和省级技术创新成果奖;3个创新工作室获全总创新项目补助资金。
维权服务“娘家人”责无旁贷
工会是职工信赖和依靠的“娘家”。在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区工会通过走访、电话联系、向企业职工征求意见,就机械行业内车工、数控车工、维修钳工、电焊工、铣工、钻工、磨工、齿轮工8个主要技能熟练工种平均工资水平、企业经营状况、职工人数和合同履约执行落实等情况进行重点调研,确保机械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协商的内在质量,经过广泛协商讨论确定了工资标准。慈湖高新区机械行业集体协商工作也与马钢南山实业有限公司集体协商工作一同入选《全省集体协商案例选编》。
五年来,全市工会聚焦主责主业,依法维权服务职工,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当好桥梁和纽带。深化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1%左右,该市经济开发区被全总选树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基地”。
为更好依法维权,工会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支持工作。“七五”普法中线上线下统筹推进的“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入选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十件大事”。以市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和职工法律援助志愿团为载体,依法妥善处理各类信访咨询、法律援助6700人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综治(平安建设)优秀成员单位。11万家企事业单位、85万人次参加“安康杯”竞赛,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不断提升。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