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机械行业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取得了较好成绩。
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
“十三五”起始之年即2016年,安徽机械工业年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299亿元,以后几年仍保持适度增长。机械工业经济总量已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四分之一,居全国同行业第11位。重点产品较快增长。汽车年生产量超100万辆,居全国10位左右。合力叉车年产10万台以上,每年保持10%左右增长,并跻身世界七强,“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其他产品如挖掘机、液压机、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农业机械、矿山机械、数控机床等也都有较大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江汽、奇瑞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发展很快,有的产品居全国领先;国轩高科动力、安徽天康集团的锂电池已经批量生产,列国内同行前列;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发展迅猛,芜湖市、合肥市、马鞍山市的机器人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发展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埃夫特公司进入全国机器人前三强,合肥欣奕华、马鞍山方宏等企业机器人生产发展很快。全省机床的数控化率已达到90%。轨道交通产品以马鞍山和来安为主发展较快,已配套全国并批量出口。合肥锻压、新诺精工、东海机床、中亚机床等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市场进一步扩大。智能电工电器、智能仪表品种增多,水平提高,产销量较大增长。
企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江汽、奇瑞的年销售收入均达500亿元以上,都进入我国汽车工业第一方阵。安徽叉车集团的合力叉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8%。到“十三五”末,上百亿元的企业已有8个,即江淮汽车、奇瑞公司、合力叉车、中鼎集团、天康集团、合肥长安、环新集团、日立建机。上50亿元、10亿元的企业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多。
“十三五”期间,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被工信部和安徽省认定的专精特新领军企业有安徽昊方离合器电机公司、合肥长源液压件公司、天长缸盖有限公司、皖南电机股份公司等10多家企业。还有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在培育建设。
产品水平提高,产品出口扩大。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已采用国六标准,电机、变压器实施节能减排改造,一批产品获工信部“节能之星”称号。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机械工业企业积极走出去,尤其是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机遇,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新的成绩。如奇瑞公司通过直接出口、境外办厂,乘用车出口已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合力叉车出口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江淮汽车出口势头也很好,都已进入了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农业机械、柴油机、电机、变压器等产品出口量也逐步增大。
企业转型升级加快。
“十三五”期间,安徽机械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路子,实施转型升级,一批企业被命名为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一批小企业评为“小巨人”企业、绿色工厂、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技大范围应用,产生一批管理示范企业、现代化管理企业。涌现一名全国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和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