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年是娘请来的客人

    摘要:娘系着围裙,手里的锅铲“叮叮当当”地响。娘请了客人,这个客人叫“年”。一进入腊月,娘就说年快来了。以后的日子里,娘一页一页翻着日历,一天一天计算着年到达的天数。娘为年的到来花尽了心思,隔一日赶一次集,

  • 虎年六福临门

    摘要:

  • 唱门歌的张伯

    摘要: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为新年作最后冲刺:祭灶扫尘、磨豆割肉、赶集买新、发面蒸馍……无妻无子的张伯却不急不慌,跛着腿拿出牛皮鼓,在太阳下看晒三五天。正月初一,天刚麻麻亮,张伯就会手拎小

  • 从此静心看春晚

    摘要:几十年前,我们一家八口坐下来吃饭,正好坐满一张八仙桌;可随着几个兄长相继成家另立门户之后,家中的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没过几年,我和小妹也相继离开了父母,在数里之外的小县城各自安了家。从此,空荡而冷清的

  • “我爹我奶打下的江山”

    摘要:“看,这是我爹我奶打下的江山!”一张冒着烟火气的照片:一个丈把长的大铁架,高低错落挂满了咸肉、咸鸭、咸鹅、香肠、猪脚……像一堵腊味墙,洇着黄亮亮的油脂,站在百十平米的大院子里,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看,

  • 欣为冬奥作春联

    摘要:忝为读书之人,业余最大的爱好莫过于舞文弄墨,尽管鸿篇巨制少有问津,但是蕞尔文章却频见报端。不过也有苦思冥想和抓耳挠腮的时候,这不,有关北京冬奥会的几副春联就曾让我绞尽脑汁。首先是过年前回到故乡,族里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门歌的张伯

   期次:第7765期   作者:□朱灿铭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为新年作最后冲刺:祭灶扫尘、磨豆割肉、赶集买新、发面蒸馍……无妻无子的张伯却不急不慌,跛着腿拿出牛皮鼓,在太阳下看晒三五天。

正月初一,天刚麻麻亮,张伯就会手拎小锣,腰悬大鼓,开始走村串户唱门歌,将欢乐和祝福送到家家户户。

张伯能够“望风采柳”,看到主人家新建的楼房,张口就唱:“贺喜锣鼓响锵锵,府上建起新楼房。红色铁门玻璃窗,水泥铸就钢筋梁。楼上楼下亮堂堂,电话响、电灯亮,幸福日子欢乐长。人人都说天堂好,府上要比天堂强。”笑得合不拢嘴的主人家一个劲地往小锣里丢钱,接二连三地给张伯递烟。张伯也不推辞,微微欠下身子,表示谢意:“劳您破费,来年还来府上叨扰。”

然后,张伯敲着锣鼓,向下一家走去:“他家唱罢你家来,两家财门一齐开。财源滚滚如水淌,府上元宝满库房。财广钱多没处放,主家大方加我赏。”

1989 年的年三十,父亲因遭遇骗局而生意失败,许多债主上门讨债。这个年,过得灰头土脸。大年初一早上,张伯破天荒地没有唱门歌,反而递给父亲一个布包:“我帮不上什么忙,多的钱没有,三五百元还能拿得出,不要嫌少。”

父亲知道张伯的钱来得不易,眼含热泪地将布包塞回张伯的口袋,哽咽着说:“老张,心意我领了。您还是唱一个,帮我打打气!”

张伯清清嗓子,敲响锣鼓:“府上门前有棵柳,放倒柳树打笆斗。打了笆斗量麦子,量了麦子酿烧酒。酿了烧酒结朋友,结了朋友路好走。路好走,把财求,日子越过越富有。”唱完,张伯从斜挎的旧帆布包里抓把糖果给我,我连忙笑着感谢。张伯特别高兴,仰起脸跟父亲说:“老朱,你这少爷精着呢!你老了,可要享他的福!”

“你家上人是菩萨心肠,救过我的命呢。”张伯拍拍我的脑袋,又敲起锣鼓唱起来:“别看老汉腿瘸瘸,说话可是真切切。府上有个小少爷,聪明天真又无邪。长大折桂青云上,不忘孝顺娘和爹。”

父亲告诉我,多年前,张伯因意外从山上摔下来伤了腿,恰逢父亲路过救了他。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门歌的受众群锐减,张伯的生意惨淡。1995 年的正月初一,父亲刚打开院门,张伯就迎上来:“我的破嗓子没市场了,现在给您送财神喽。”

2005 年张伯去世之后,村里再也没见过唱门歌、送财神的人了。

如今,人们都说年味淡了。我知道,不是年味淡了,而是生活变好了,我们再不需要像父辈那样成年累月地劳作,有了更多的空闲去回忆曾经的美好,去咀嚼生活的快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