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十分关心国家重大工程的进展,几年前,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他驾车带着我们行程1000多公里,远赴源头的丹江口观看。现闻家门口引江济淮的渡槽工程完工,他又邀我们前往观看。
位于合肥市肥西高店区境内,全称为淠河总干渠钢结构渡槽,于 2022 年 9 月 6 日通航。形成“河上有河”的水上立交景观。它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它从引江济淮航道上方通过,总长 350米,其中钢渡槽 246 米,主跨度110 米,渡槽总重量约 2.1 万吨,渡槽位于引江济淮人工渠道上,它比引江济淮渠道高出 30 多米。除了通水,渡槽还可以通行100 吨的船舶,下面的运河可通行 2000 吨的船舶,呈现槽上有小船,槽下有大船的惊人景观。
作为安徽省基础设施“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对辐射长江、润泽安徽、造福淮河、惠及河南的水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程也是我国继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等一系列现代大型水利建设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壮举,展现了国家强大的水建设实力。据专家介绍,全桥外观如雕梁画栋,一派新桥古韵风貌,灯光系统采用外冷内暖,槽中水体与波纹板碰撞又形成水流涟漪,桥头分流岛上的监控塔采用水滴式的玲珑塔造型,呈现出水桥、水玲珑、水涟漪相伴而生的动感画面。
那天,两辆大客车在我们身旁停下,走出近百位老人,前来观瞻渡槽。“水这么清,渡槽这么大,很难想象呀!”“还是国家强大了,否则哪有这么多钱修?”“有钱也不行,技术是关键,这么长的渡槽,焊接差一丝就会漏水,何况上面还要跑船呢?”老人们边看边感慨。
站在渡槽上,我看到水边有一老者在垂钓,他坐在一个近一平米的不锈钢台面上的小板凳上,上面撑一把大大的伞,面前摆两副鱼竿,悠闲地看着水面上的浮子。没有喧闹,没有烦恼,只有享受。我被感染了,置身大自然中,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大地的树木、公园的花香,闭目享受这一切的美好。
建造世界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彰显我们国家的强盛、制造大国的能力、科技现代化的水平,展示国家利用水资源,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决心和能力。我们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历史的见证人,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又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愿我们的国家更富更强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