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时光熬制的酱

    摘要:一川烟雨,落入江南,梅子正黄。记忆里,梅雨将尽未尽之时,母亲就准备做酱了,年年如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是农家日常必备的调味品,能增鲜提味,将寻常菜色装点得活色生香,凉拌菜、炒茄子、煸辣椒,都少不了它。

  • 敬仰

    摘要:

  • 那年的丝瓜菜

    摘要:又到了吃丝瓜的季节,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件往事。儿时住在乡村,那时,丝瓜的主要伴侣不外乎是鸡蛋,几根刚摘回的嫩丝瓜,配上几只才出窝的鸡蛋,对我来说已是人间美味。一天,城里的表姨带着女儿来我家做客。吃了我母

  • 安全有方

    摘要:定格的视频中显示井下无极绳连续牵引车正在牵引着两辆罐车,罐车内装有不同的物料。我和工友们仔细地查看着跟料工人的站位,劳保用品及通讯器材的佩戴,甚至巷道地形和周围防护设施的使用状态,始终没有发现影响安全

  • 军营里的记忆

    摘要:“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每当我情不自禁地吟唱起那首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创作的电影插曲《驼铃》时,眼前仿佛浮现出昔日战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耳边隐隐听到了从夜空中传来的军号。捧读发黄的日记,翻看在部

  • 叶集有个未名湖

    摘要:说到未名湖,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然而在大别山脚下的叶集,也有个未名湖。前几年地图上还找不到它,如今它已小有名气,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前不久,2023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集有个未名湖

   期次:第8136期   作者:□刘家斌

说到未名湖,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然而在大别山脚下的叶集,也有个未名湖。前几年地图上还找不到它,如今它已小有名气,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前不久,2023 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安徽·叶集站)也在未名湖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爱好者汇聚于此,一睹未名湖的俊俏、灵动和雅致。

未名湖人民公园坐落在叶集东部生态新城,总规划面积3000亩,一期实施1962亩,其中水面面积800亩,围绕“全域水系”理念,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公园”,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等于一体。园内四季葱茏,月月花开,栽植树木2万余棵,共有苗木花卉100余种。春天,未名湖边的垂柳是最美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垂下的柳条就像少女的披肩秀发,倒映在湖水中,增添湖的柔美与静谧;湖岸边,玉兰花、紫藤花、海棠花竞相怒放,漫步在环湖步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花香,观湖水微澜,与自然亲密接触。

未名湖因“未名四杰”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而命名。1925 年 8 月,在鲁迅的倡导下,鲁迅、曹靖华、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六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社团未名社。之后鲁迅去厦门任教,曹靖华去苏联留学,所以剩余四人就成了未名社的骨干,也被称为“未名四杰”。未名社以丰硕成果赢得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席地位,成为“五四”后期的重要文学社团之一。百年之后,“未名四杰”的家乡叶集被授予中国“文学之乡”称号,以“未名四杰”命名的未名湖也逐渐名扬天下。

说到湖,不能不提水。叶集区结合城市水系治理,把淠史杭的活水引入未名湖,通过未名湖再流入史河,源源不断的清流,犹如一条脐带,滋润着城市的“心肺”,保持湖的生命活力。天气晴好时,登上未名湖观景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桥就有诗意。未名湖的桥不多,但各有特色。未名桥横跨未名湖南北两岸,远远望去,精致的七拱桥宛如飞虹,卧在湖水之上。风平浪静时,桥洞与倒影形成一个个美丽的圆弧,互相呼应,湖景、桥景浑然一体。行走在桥上,摸着雕花栏杆,登上充满徽风皖韵的观景桥头堡,极目远望,美不胜收。还有未名桥下的六顺栈桥,蜿蜒曲折,穿湖而过,栈桥连接处有个小岛,岛上绿树成荫,建有“素园亭”。游玩累了,来此处小憩,听着鸟儿的鸣唱,欣赏湖中美景,别有一番滋味。

未名桥下有一个未名文化广场,提炼未名四杰“团结、互助、包容、奉献”的精神内涵,建有未名文化浮雕墙,记录了未名结社的历史、未名文化的精髓等。墙前有一座雕塑,名曰“萌芽”,四片叶子分别象征着未名四杰。这颗新芽扎根于叶集大地,为文坛带来生机和活力。未名文化广场旁的叶集区文化中心,从远处看就像铺在未名湖边的巨大卷轴,中心前方是一层层圆弧形的水池,取“万水归集,盛世卷轴”之意,彰显叶集的文化韵味。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未名湖承载着厚重的未名文化,是叶集人的精神家园,尽显“文学之乡”的丰富内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