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向“新”发力聚“链”成群

    摘要:近日,在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碲化镉高效薄膜太阳能玻璃生产设备进行检测。拥有真空装备制造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近百项,制定国内高真空油扩散泵行业标准……专注于真空制造和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蒙城繁

  • “宜创宜成”助力创业者逐梦前行

    摘要:本报讯为推进“宜创宜成”创业型城市建设,4月以来,安庆市多部门精心谋划,推出40项2025年“宜创宜成”专项活动,覆盖培训、赛事、活动、展览、融资、宣传六大板块,致力于为广大创业者打造全方位支持体系。

  • 警方携手公益组织助古稀老人圆寻亲梦

    摘要:40年前,因为经济困难,张某平、陈某英夫妇忍痛将尚在襁褓中的次子抱养至宿州市萧县,后失去联系。40年来,夫妇俩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找到孩子。近日,在肥东等地警方及社会公益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年逾古稀

  • 科技馆里研学乐

    摘要:近日,在安徽省科技馆,来自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孩子们正在体验科学游戏。科技馆内,奇妙的机械装置、前沿的科技展品琳琅满目,孩子们认真聆听讲解,亲身体验,在心中种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葛传红/摄

  • 以“名”载道以“文”兴乡

    摘要:近年来,在皖南山水间,宣城市旌德县民政局以“乡村著名行动”为笔,以地名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名载古今、文润乡野”的新画卷,让千年古县焕发出勃勃生机。旌德县民政局组建地名专家团队,踏遍青山绿水,遍访古村

  • 让“沉睡”古建筑“活”起来

    摘要:在黄山市徽州区紫霞峰下,24栋明清古建筑静静矗立,飞檐翘角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趣,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的潜口民宅博物馆,一座将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完美融合的博物馆。近年来,该馆通过创新

  • 荒山变茶山富绿两相宜

    摘要:清晨,雾气还未散去,65岁的章枣花已背着茶篓,踏上了土坡。在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塘和村,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如波纹般荡漾开来,200余名采茶人的身影若隐若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究竟发生了什么,让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名”载道以“文”兴乡

   期次:第8561期   

近年来,在皖南山水间,宣城市旌德县民政局以“乡村著名行动”为笔,以地名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名载古今、文润乡野”的新画卷,让千年古县焕发出勃勃生机。

旌德县民政局组建地名专家团队,踏遍青山绿水,遍访古村老巷,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地名背后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与民俗风情,编撰《旌德名人》《旌德古建筑》《旌德记忆》等6部地名文化专著,将散落民间的文化碎片串珠成链;聚焦古道、河流、村落之名,发表专题稿件7篇,申报市级文化遗产8处,让“旌德故事”在时光长河中历久弥新。

旌德县以数字化手段破解地名管理难题,依托“微旌德”平台发起“邀您共传身边地名”活动,发动群众上传地名信息1463条,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动态数据库;持续推进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让“无名之地”有标识;举办地名信息库更新维护培训会,通过视频教程、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基层骨干“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推动数据夯基。该县还以“地名+旅游”为抓手,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发展动能,创建国家A级景区8个、森林公园1个,推出“旌德十大特产”,让“云乐灵芝”“旌德白茶”等地标品牌香飘四海。旌德县民政局一方面联合多部门编制《“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联合本土文化名人,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式,制定了《旌德县城区地名规划(2023—2035年)》,构建“山水为脉,文脉为魂”总体布局,形成11类特色地名储备库。兴隆镇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示范点,以地名文化赋能古村落,推动打造文旅“打卡地”,使老字号产业焕发新生机。县内 47 个农副产品依托地名IP走向市场,让村民鼓了腰包。

旌德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挖‘小地名’中的‘大文章’,让每一个地名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坐标,让旌德的绿水青山因‘名’而灵、因‘文’而兴!”

(闻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