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2-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出版发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2020年“好记者讲好故事”首场巡讲活动在京启动。◆我国又一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 省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

    摘要:本报讯12月15日,省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第七次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回顾了2020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交流经验

    摘要:本报讯12月14日,2020年度省财贸轻纺烟草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总结交流会议在安徽青松集团召开。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胡东辉,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许启金、徐露平出席活动。会议肯定了一年来劳

  • 我省存贷款连跨三个万亿台阶

    摘要:本报讯12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连跨3万亿、4万亿、5万亿三个万亿台阶,本外币存款余额连跨4万亿、5万亿、6万亿三个万亿台阶,金融业成为

  • 全省市场监管多项改革发力见效

    摘要:本报讯12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至2019年,全省市场主体户数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0.29%。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80.3

  • 阜阳147亿元重大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阜阳市总投资达147.4亿元的16个重大项目日前集中开工,涉及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为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有6个是工业项目,包括高端光学镜片、镜

  • 刘通:用“5G速度”助力新时代

    摘要:“当我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会场时,我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热烈鼓掌,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11月24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专业技术总监刘通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

  • 奋力前冲决战年终

    摘要:在决战年终之际,中国宝武马钢炼铁总厂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通过精心操作、精细点检和用心维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转和高炉稳产高产运行,为打好收官之战和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创造条件。图为高炉一分厂点检

  • 摘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通:用“5G速度”助力新时代

   期次:第7497期   

“当我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会场时,我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热烈鼓掌,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11月24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专业技术总监刘通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他的心情激动而澎湃,他说:“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作为一名网络优化工程师,刘通的工作就是让网络更通畅更快捷,从2G时代到5G时代,刘通在电信一线岗位一干就是20年。20年里,在交换机房,他曾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在通信基站,他曾顶着烈日、冒着风雪维护设备解决难题;在高高的楼顶,他曾克服恐高症、背负沉重器材实地勘察站点,解决网络覆盖问题;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他常要克服几百公里的颠簸、晕车呕吐等困难,坚持进行路测工作。20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刘通坚信,好网络是用心打磨出来的。

锲而不舍“抓住”干扰信号

打电话、发微信、扫码支付、疫情防控健康码、直播带货,现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手机,手机信号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是,网络看不见、摸不着,刘通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

“大家平时在一些谍战片中经常可以看到侦察人员在城市中开着测向车查找特务电台的场景,这个和我们排查干扰信号的场景有些类似。”刘通说。城市中高楼林立,无线电信号异常复杂,想要进行定位,刘通和同事需要登上制高点进行定向测试,他们称之为“爬楼顶”。为了排查一个干扰,爬十几栋楼的楼顶是常有的事。找到疑似发出干扰信号的楼宇还不行,还要精准定位到具体位置,于是,刘通和同事就背着设备逐个楼层排查!刘通笑着说:“可以说,干扰排查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内功’,还需要一个好体力。”

不仅要能爬得动楼,刘通还要会骑三轮车。在一次排查干扰信号工作中,为了找到这个如同“幽灵”一般漂浮不定、无法定位的干扰信号,刘通和同事蹲守一天才摸清了“幽灵”出没的规律。由于周边地区小街小巷多、行车不便,刘通便和同事骑上三轮车,拉着设备走街串巷,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抓住”干扰源,原来是一辆车的GPS定位装备的上网卡坏了,发射出的无线信号功率特别大,造成区域内信号干扰。在更换了GPS定位设备之后,该区域信号恢复了正常。

用硬功夫“啃下”硬骨头

伴随着中国高铁领跑世界,高铁出行也成为国人的首选。“坐高铁,如何打发时间?”大多数人的回答已从“打牌、聊天”转变成“上网、看视频”。然而高铁无线网建设之初,关于高铁信号覆盖,大家众说纷纭。

当时有一种声音:高铁把信号覆盖搞好就行了,因为每个小时的流量并不高。刘通并不这样认为:“通过深入研究我发现,按照250Km/h的时速,高铁列车通过一个通信基站的时间只有不到15秒,即使按照3分钟一趟列车、1个小时内设一个基站来算,真正给高铁提供服务的时间也不过300秒。”加之由于高铁人员密度大,车厢壁材料特殊等原因,会出现手机信号很好、上网卡顿的现象。于是,刘通提出了高铁场景“秒”级瞬时负荷分析法,可以“看到”高铁上真正的流量,“如果流量很大,就不能仅仅考虑有没有信号,还要考虑能否提供足够大的流量。”刘通解释道。这个分析法则为全省11条高铁移动网络通信基站规划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指引,直接决定了高铁的4G网络如何建设,保障了高铁上手机用户的4G上网体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对于网优人员来说很正常。”刘通说。特别是春节前后,刘通更是进入了“备战”状态。安徽是外出务工人口大省,每年春节数百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加上省内城市人口回流农村,大量人口聚集,同时使用网络信号,对网络信号造成巨大冲击,并在除夕晚上达到巅峰。从十月开始,刘通和同事对历年春节业务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每个基站的资源负荷,反复打磨形成优化保障方案,让网络资源随着人口迁徙同步优化。除夕之夜,刘通也不能安稳地吃年夜饭、看春晚,他要时刻紧盯着电脑监控网络负荷。直到0点的钟声响起,大家发完祝福、抢完红包,他才能松一口气,“安心了。”

(下转第3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