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夏季工作服还嫌热!”“棉帽、围巾和电热饼,是我们的‘标配’。”
12月21日上午工间休息时,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大件吊装班在海南琼海和山西宁武项目安装塔吊的组员进行视频聊天,视觉“反差”可大了,那边穿单薄的夏装,这边的同事棉衣棉裤全副武装,还不停哈气暖手。
12月16日,两个作业小组同时从厂里出发,他们携带的行李箱比平时出差大一倍。琼海项目作业小组长刘宜飞的行李箱里除了夏天的衣服,还有仁丹及防蚊虫叮咬的药水。刘宜飞说,刚到琼海时,气温高,他叮嘱大伙多喝水,防止中暑。晚上加班作业,蚊虫也多,他带的药水派上了大用场。好在这几天气温有所下降,舒服多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而方杰他们组抵达宁武火车站便忙着“换装”,棉衣棉帽围巾手套,全副武装,还冻得直流鼻涕。火车站距离施工现场不远,来接站的师傅领他们走结冰的河面抄近道。刚开始几个人不敢走,怕冰层承受不了体重。师傅说:“持续低温零下十几度,冰厚着呢!工地的小货车进出都从这抄近道,省一多半的路程。”
两个作业小组安装的塔吊是分别从公司内蒙古和山东项目撤点转场过来的,附件陆续到场后,便进行“保养”。内蒙古项目那边寒冷使用的是低温润滑油,到了琼海必须换成耐高温的。而从山东运到宁武的塔吊则要更换成低温油,更换的第一步是把“老油”清除干净。刘宜飞说,两种不同型号的油脂混在一起,润滑作用将大打折扣,导致轴承、齿轮等机械附件磨损。“洗着洗着就结冰了。”方杰说,冰天雪地里换润滑油,他们吃了不少苦。换油的第一道工序是清洗,先用水擦洗附件表面的浮灰和油污。宁武施工现场缺水,组员跑到生活区打水,半道上就成冰块了,还得加热化开。为了节省时间,他提着铁桶敲一些工具房屋檐下的冰锥,加热化成水,用抹布擦洗。可是没多久,抹布就会冻成冰疙瘩,只好再从暖瓶倒水化开。他说:“清洗时戴着加绒的胶皮手套,感觉还行,不算太冷。”
第二道工序是把轴承、齿轮等配件放在油盆里用柴油清洗。刚倒进油盆的柴油,瞬间就结成薄薄的冰。不耐寒的“老油”冻在轴承和齿轮上,比强力胶黏得还牢,需要一手拿着铲刀铲,一手“抄”柴油冲洗。轴承滚珠缝隙小,一点一点“抠”才能除掉老油,戴手套力道难把握,重了伤到滚珠,轻了清理不掉,只能摘掉手套“赤膊”上阵。手插进油盆的那一刻,“那是刺骨的寒冷,牙齿咯咯作响,鼻涕像涓涓细流不断线……”方杰说,同事赶忙送来充好电的电热饼,挂在他的胸口,手指才恢复了灵活。
琼海那边的同事在清洗方面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刘宜飞他们每次清洗前都要将几块大小不同的塑料布擦洗干净,叠好放在工具包里,每个人工作服衣兜里还装着好几个塑料袋,这是为防风准备的。一阵风来,灰尘落在洗好的附件上面,白茫茫的,前功尽弃,只好重洗。他们及时将洗好的小附件套上塑料袋,大一些的附件盖上塑料布,来应对风沙的“叨扰”。
两个作业组的吊装作业都是选在午后进行的。琼海那边中午风平浪静,是吊装的最佳时段。午后的宁武也是吊装的最佳时段,方杰说,这一时段吊装出活,风力小,作业安全性能比其他时间高。爬高上低穿棉袄不方便,作业时脱掉棉袄,但怀里都揣着电热饼。电热饼凉了,他们回班组充电,充好再回去继续干活。
通过视频聊天,大伙儿交流出“冰火”两端的奋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边组员的工作鞋都垫了厚鞋垫,不同的是一个为了吸汗,另一个是保暖。
(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