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又带新徒弟了!不过……”
“师傅,我没忘,把‘叶问’传下去。”
这是工间休息时,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叶小海和徒弟李春的对话。
“叶问”,不是电影里的角色吗?年轻的组员好奇,想问又不好意思。
“‘叶问’是我给叶师傅的外号,那时你们还没出生哩!”老钳工李平望着欲言又止的年轻人,娓娓道来。
李平和叶小海是师兄弟,40年前他俩一起进班组做学徒。叶小海第一天上班就问个不停,同事们开始以为他好奇心强,后来才发现他不仅干活时问,工间休息的十来分钟还是问来问去。有一次师傅回答不上来,说下班查查资料再回答他。“这不是让师傅难堪吗?”李平提醒他“注意场合”。结果叶小海停不了半天,又开始问个不停,后来竟发展到跑到其他班组缠着老师傅问个不停。李平说,他纳闷叶小海咋有这么多问题要问,于是就给他起了“叶问”的外号。
那年年底公司钳工比武,叶小海的师傅夺得第一名。领奖时师傅说,要感谢他的徒弟“叶问”。“为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为了回答叶小海的问题时不“卡壳”或少“卡壳”,他每天下班都要看专业技术书籍。
“一次大修后,‘叶问’真正成了明星。”李平说,他们进班组的第二年,公司一台汽车吊要大修,师傅推荐叶小海主修,有不少人认为是“开玩笑”。钳工学徒期为四年,才学到一半就挑大梁,怎么可能呢?师傅拍着胸脯保证,徒弟有几把刷子,他做师傅的最清楚。叶小海挺争气,大修竣工验收一次成优不说,工期也提前了10天。
叶小海是当年那批学员中第一个“单飞”的,第一个当作业小组长的,第一个提前转正的……提起那些“第一”,叶小海说,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有人问,后来咋没人喊“叶问”了?叶小海说:“可能是随着工龄的增长,大伙不好意思喊外号了。”不过,叶小海爱问的习惯没改掉,只是他现在将问题放在心里,从书本和网上找答案。
“李春师傅咋知道师傅的外号的?”有人问道。李平指了指自己。15年前,叶小海为徒弟李春进步太慢而犯愁,找李平帮出主意。李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只知道闷头干活。李平提议,将当年的“叶问”发扬光大。于是叶小海干活时对李春提问,下班前将提问作为“课后作业”。李春说,为了完成“作业”,有七个多月晚上没看过电视、没打过游戏。
李春说,今年是他第四次带徒弟,他沿用师傅的提问法“布置作业”。他的徒弟去年也开始当师傅了,用的也是这个办法。(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