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3-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护电宣传

    摘要:近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联合淮北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在人员集中的社区广场开展“保护电力设施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图为“燕飞来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组织广场上的小朋友开展安全用电

  • 矿区添“绿”

    摘要:3月12日,刘庄煤矿积极组织党员、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和青年志愿者们协同作战,一气呵成,在矿区共计栽种翠竹2000余棵,为矿井增添更多绿意。王朝峰/摄

  • 义务修车

    摘要:金隆铜业公司团委每年都在雷锋月期间开展义务维修自行车活动,近三年来累计修理故障自行车两百余辆,展示了青年职工践行雷锋精神的良好形象。图为青年志愿者正在开展为职工义务维修自行车活动。章庆陈书文/摄

  • 两千名职工“刷脸”吃饭

    摘要:本报讯不用带饭卡、不用扫码,刷一下脸,就能就餐。3月15日中午,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矿职工食堂的服务窗口前,该矿职工正通过智能刷脸支付系统进行就餐。“不用带卡真方便,咱‘靠脸吃饭’!”该矿综掘区职工张贺喜

  • 企业禁止员工之间谈恋爱,合法吗

    摘要:案例郑某于2020年2月入职某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1万元。同年9月,郑某与本公司员工宋某相恋。恋情曝光后,公司人事经理找二人谈话,要求二人中必须有一人主动辞职离开公司,

  • 守护他人用爱用善用生命

    摘要:“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战士。”在铜陵有色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办公室里,说起曾经的同事陶海,副队长何永兵低头默然良久后道。陶海是救援队的小队长。2020年6月30日,他在铜陵市金泉铅锌矿井下进行救援时,不

  • 用人单位怠于履职应为工伤待遇损失买单

    摘要:明明是工伤,可许多员工却因为单位不积极申报工伤、未按标准缴费等原因,无法享受或不能全额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难道他们就真的只有“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吗?非也!企业未按时申请应自行负担部分期间的工伤待遇202

  • 班组里的“叶问”传人

    摘要:“恭喜你,又带新徒弟了!不过……”“师傅,我没忘,把‘叶问’传下去。”这是工间休息时,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叶小海和徒弟李春的对话。“叶问”,不是电影里的角色吗?年轻的组员好奇,想问又不好意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他人用爱用善用生命

——追记铜陵有色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小队长陶海

   期次:第7556期   

“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战士。”在铜陵有色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办公室里,说起曾经的同事陶海,副队长何永兵低头默然良久后道。

陶海是救援队的小队长。2020年6月30日,他在铜陵市金泉铅锌矿井下进行救援时,不幸发生意外,生命定格在了不惑之年。

凡事冲在最前 倒在救援一线

救援队的同事陈朔至今不敢相信,“海哥”就这样走了。

2020年6月30日下午,陈朔和陶海一起值班。傍晚五点多钟,两人一起去食堂打饭,还来不及吃一口,就接到了出警通知。“铜陵市金泉铅锌矿井下两人被困,需要立即救援。”带上所有装备,陈朔和陶海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到达金泉铅锌矿,了解基本情况后,陶海带着队员下井。斜井内无任何照明,坡度近乎垂直且台阶湿滑,背着几十公斤的仪器装备的陶海在搜救过程中跌倒,设备被摔落,陶海受到毒气侵袭,再没能醒过来。

“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何永兵说,应急救援队承担着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和铜陵及周边区域矿山的抢险救援任务,两年来出警7次,每一次陶海都参与了,救出遇险人员十余名。

2019年8月25日,铜化集团新桥矿发生顶板冒落事故。事故现场为残矿回采采场,顶板破碎,围岩松散,陶海第一个进入现场进行灾区侦查,与指挥人员一起制定三套救援方案,经过反复多次艰难的操作,耗时近三个小时,终于将遇难者遗体带出。事后,他跟同事说,当时手臂已经撑到麻木了,但为了救援,撑不住也要撑。

梦想未曾远去 奋进恰如少年

陶海是地道的“矿三代”。爷爷、父亲都曾是铜陵有色矿山员工。而在2018年以前,陶海一直在冬瓜山铜矿井下工作。进入救援队以后,工作亦与矿山息息相关。

由于对矿山有着深厚感情,陶海进入救援队后,曾在微信里跟哥哥陶洪袒露,自己的理想是帮助更多矿山建立起更加严密的安全防控体系。

在救援队里,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理论测试,陶海都是队伍里当仁不让的第一。2018年9月,在庐江举行的安徽省第三届非煤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他作为基地指挥员,率领全小队一举夺得模拟救灾项目第一名。

陶洪说,弟弟有梦想、肯吃苦,他知道自己学历不高,先后修了大专、本科课程。“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他现在应该拿到本科毕业证了。”

在冬瓜山铜矿工作期间,陶海曾多次获得了集团公司和矿山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先进工作者称号。

同在铜陵有色工作,陶海经常请陶洪帮助找一些各大矿山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来参考学习,自己家中亦是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在救护队去各矿山考察、熟悉井下环境时,他会做好笔记,学习对方经验,对于不足之处也善意地提出建议。

慈孝长存心中 善意辐射四周

在陈朔眼里,“海哥”十分讲义气。

2018年陈朔从安庆铜矿来到救援队,性格内向的他一度觉得难以融入队伍,是陶海的照顾、安慰和陪伴,让他度过了那段“水土不服”的艰难时期。

在救援队稳定下来后,陈朔的妻子追随丈夫而来,一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陶海知晓此事后,主动提出让他们夫妻住到自己的一处房子里。

每个礼拜,陶海都会去看望父母,每次去都要拎上两条鱼或者肉类,然后在低矮的灶台边弯着腰炒菜。换季的时候,陶海从不忘给双亲添置衣裳。他还与哥哥有过约定,每年带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在妻子王清眼里,陶海是个好丈夫,也是女儿的好父亲。她常常会回想起去年6月30日的中午,吃完饭,她正在洗碗,陶海要去上班,走前一再叮嘱她:“歇会,一会不要拖地,等我明天下班回来搞。”王清没有想到,这一次陶海失约了,此一别,是永别。

陶海的朋友圈背景墙上,是和妻子的合照。看着照片上依然是高高大大、满脸笑意的陶海,王清仍忍不住泪水涟涟:“他总是这样为别人着想。”

出事后,来家里看望慰问的人络绎不绝,王清记得前前后后足有1000多人,他们有新旧单位的同事好友,有篮球场的“战友知交”,有亲人、同学……

王清说,陶海的善良让他收获了很多真心相待之人。

斯人远去,精神犹存。2020年7月15日,救援队队长黄国智在朋友圈写下:“别了,兄弟!海燕般的你,依旧翱翔在我们的心空。”(陈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