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最近,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实操间传来了朗诵古诗的声音。文娱排练咋改在实操间了呢?班组的几个小伙子好奇不已,过去看一看。
小伙子们从窗子里看到,起重班的老师傅们围坐在一起,陈斌班长站在中间,老师傅边背诵古诗,边用“芒刺”将钢丝绳拨开。哦,原来是练习手工镶编起吊绳。
班组里这几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傅,因起重技术精湛而被誉为“定海神针”,大伙说,有他们在,再难的吊装作业,心里不慌。望着认真练习的老师傅们,小伙子们想起了前几天那“尴尬”的一幕。
公司海外项目没有镶编起吊绳的机器,起吊绳要在施工现场手工镶编。为此,厂里组织手工镶编培训。刚开始,小伙子们没上心,觉得没啥“花头精”。
陈班长告诉大家,手工镶编需插紧、拽牢,在外行人眼里是项粗活,其实特精细。钢丝绳直径不同,镶编的“股”数不一样。绳头、绳尾拨开几圈很讲究,少半圈或多半圈会造成起吊绳长短不一,吊装时受力不均,致使所吊装设备“头重脚轻”,无法就位。还有镶编多少个“麻花”也测算好,少一个,起重量就会变小,导致安全系数降低,缩短使用寿命。
知道镶编的重要性后,小伙子们打起精神,认真听讲,仔细揣摩,反复练习。三天后,他们考核过关。几个老师傅镶编的起吊绳却不合格被退回。学员都顺利“过关”了,而 30 多年工龄的老师傅却不合格。听到大家的议论,老师傅们低头不语。
小伙子们正悄声议论,就听见陈班长高兴地喊“你们全部‘过关’啦!”陈班长还夸赞老师傅们的“麻花”均匀,是他见过最漂亮的起吊绳。“这是你的功劳!”老师傅们说,多亏了这首古诗,一去二三里,确定“股数”;烟村四五家,定下“圈数”……几个小伙子心里默默计算,可不是嘛?镶编的流程和技巧,全藏在这首古诗里。“你咋想到用古诗来教的?”青工张德恩问陈班长。陈班长说,几位老师傅手工镶编不能“过关”,就意味着不能去海外项目。他们都是技术骨干,岂不是“阴沟里翻船”啊,一定要教会他们。正为没有浅显易懂的传授方法而发愁的他,下班回家时,不经意间听到邻居家的孩子朗诵这首古诗,于是就产生了这个传授方法。
(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