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4-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来忙种

    摘要:

  • 母亲的钱包

    摘要:2019年国庆节,我带儿子回老家,弟妹非要为儿子买衣服,母亲一听,连忙把儿子喊过去:“孙子,不用你老婶买,奶奶这有钱!”儿子高兴地说:“奶奶有钱?多少?”“多着呢,你用不完!”母亲说着,从房间的木箱里

  • 父亲的快乐

    摘要:之前,我一直以为,党员这个身份,给人带来的更多是责任,而非快乐。这样的印象,最初是来自于我的父亲。我小时候,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也是最忙的人。所以我便认为,父亲是不快乐的。你看,那么忙、那么累

  • 车轮上的记忆

    摘要:1960年9月3日,是我离开浦东来到合肥上大学的日子。下午3点,火车驶离上海北站,朝着那个与我今生将紧密相连的城市进发。听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的车轮声,觉得前路漫长。夜里11点左右,车到南京站,那时过长

  • 丹心铸本色

    摘要:2020,实属不易,爬坡过坎;2021,劈波斩浪,开局前行。作为有着23年党龄的我,2020年经历着记忆难忘的两件大事——战胜夏季特大洪涝灾害和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自豪着也深受洗礼,更目睹到许多党员奋战

  • 甜蜜的事业

    摘要:

  • 天下寒士俱欢颜

    摘要:父亲是外乡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周边小镇,他所有的家业就是一个行李箱和大背包,典型的无产阶级。和母亲结婚后,与舅舅家一起蜗居在外祖父母三间半的租房里,三代三家人口多达14人。直至我上小学,上世纪60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心铸本色

   期次:第7582期   作者:□孙邦明

2020,实属不易,爬坡过坎;2021,劈波斩浪,开局前行。作为有着23年党龄的我,2020年经历着记忆难忘的两件大事——战胜夏季特大洪涝灾害和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自豪着也深受洗礼,更目睹到许多党员奋战一线的感人画面。
     七八月间,江淮及南方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前方告急,刚放暑假的党员教师们,放弃休假,自愿报名参加抗洪先锋队,投入到含山义城和都胜两大圩区,夜巡堤埂排险的任务之中。学校抗洪先锋队起初十几名党员,受到感召,单位55岁以下的男党员和教师纷纷加入了进来,近50人巡堤队伍夜巡圩埂排险查漏20余天。
      7月16日至8月5日,裕溪河的夏季,有酷暑,蚊虫叮咬;常雨水,埂堤泥泞。大家斗炎热、蹚泥沼、查漏洞、驱蚊虫、战疲劳,没有人退缩。在灾民安置点,党员先锋队员们为灾民端茶送饭送药、问寒问暖。志愿服务的贴心,赢得民心,大家称之为“大管家”。千里大堤上飘扬着各党员先锋队的旗帜,“有共产党员在,我们就放心!”村民如是说。
      2017年5月,单位选派进村扶贫工作人员。16名党员自愿报名,我有幸成为扶贫工作队的一员。三年多来,我们深入林头镇各自然村,入户走访,宣传党的政策,制定帮扶措施,跟踪落实帮扶举措。田间地头、村头户家,几年来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行,蛮金、山里成、圩埂司等自然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如毛细血管蔓延村户;放心水,涓涓地进入千家万户;种养殖业兴旺,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安全舒适,看病医疗养老有保障;村里有路灯、保洁,还有各种体育锻炼设施,村民闲暇来一场热热闹闹的广场舞,乡村百姓的日子,愈像城市一般,闲适安康。
      这些成就,离不开党员干部们的辛劳付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县法院刘法官吃住都在村部,以村为家;老家北方的80后女扶贫专干汤鹏,扶贫路上,骑车摔倒住进了医院,三年没回过皖北砀山娘家,说到老父母两眼泪汪汪;党员干部们牺牲与家人团聚和双休节假日的时间,一心扑在量身定制的“一户一策”的实施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