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4-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来忙种

    摘要:

  • 母亲的钱包

    摘要:2019年国庆节,我带儿子回老家,弟妹非要为儿子买衣服,母亲一听,连忙把儿子喊过去:“孙子,不用你老婶买,奶奶这有钱!”儿子高兴地说:“奶奶有钱?多少?”“多着呢,你用不完!”母亲说着,从房间的木箱里

  • 父亲的快乐

    摘要:之前,我一直以为,党员这个身份,给人带来的更多是责任,而非快乐。这样的印象,最初是来自于我的父亲。我小时候,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也是最忙的人。所以我便认为,父亲是不快乐的。你看,那么忙、那么累

  • 车轮上的记忆

    摘要:1960年9月3日,是我离开浦东来到合肥上大学的日子。下午3点,火车驶离上海北站,朝着那个与我今生将紧密相连的城市进发。听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的车轮声,觉得前路漫长。夜里11点左右,车到南京站,那时过长

  • 丹心铸本色

    摘要:2020,实属不易,爬坡过坎;2021,劈波斩浪,开局前行。作为有着23年党龄的我,2020年经历着记忆难忘的两件大事——战胜夏季特大洪涝灾害和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自豪着也深受洗礼,更目睹到许多党员奋战

  • 甜蜜的事业

    摘要:

  • 天下寒士俱欢颜

    摘要:父亲是外乡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周边小镇,他所有的家业就是一个行李箱和大背包,典型的无产阶级。和母亲结婚后,与舅舅家一起蜗居在外祖父母三间半的租房里,三代三家人口多达14人。直至我上小学,上世纪60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轮上的记忆

   期次:第7582期   作者:□乔国良

1960 年 9 月 3 日,是我离开浦东来到合肥上大学的日子。下午 3 点,火车驶离上海北站,朝着那个与我今生将紧密相连的城市进发。听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的车轮声,觉得前路漫长。夜里11 点左右,车到南京站,那时过长江必须用轮渡摆渡,几节车厢为一组开上渡轮,全部车厢摆渡完毕 方 可 再 从 浦 口 出 发 。翌日上午 11 点车抵合肥站,全程近 19 个小时,还不算从老家到北站的近 4个小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长途跋涉。

从此,依靠火车将家乡和第二故乡连接起来。于是,车轮上有我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

留在记忆中至今难忘的,就是春节期间的买票难。工作以后,几乎每年春节回乡探望父母,而春节档期却是火车票最难买的时候。常常需要提前多天到车站(或代售点)排队,凛冽寒风中,排在长龙似的队伍里,需要足够耐心和坚强意志。那时黄浦江也是一条天堑,我买到的车次必须保证当天能赶上黄浦江轮渡并转乘开往老家浦东的公交车,有时满心欢喜排到窗口了,但我需要的车次已经售罄,只好垂头丧气空手而回。那时回家需要带上上海短缺的农副产品,如花生、芝麻、鸡、鸭、鸡蛋等等,大包小包一大堆,麻烦又吃力,但家人巴望着,我不得不奋勇完成。为能在行李架上占到摆放大小箱包的好位置,我早早赶到车站排队候车,检票后就进行百米冲刺朝车厢飞奔而去,当一切安顿好,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买回程票更是一场艰难的苦斗。那时我老家没有火车代售处,购票需要直接到上海北站,而北站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何其多,售票处几乎日夜人头攒动,定点购票窗口都排着见不到尾的队伍!有一次我排了半个白天加一夜的队才买到票(夜里不售票但排队不息)。似乎忘记了那个疲惫、沮丧、漫长的夜晚怎样一分一秒挨过去的!

那时候连接家乡和我定居城市可供老百姓选择的交通工具极少,去远方离不开火车啊!在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就和火车关联着。那年冬季的一天早晨,我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电报,匆匆赶去车站,买了即刻发车、从蚌埠转上海的火车票。当我经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上海外滩渡口,从浦西开往浦东的末班轮渡刚驶离码头,我大声呼喊,但离岸的渡船是绝不会掉头的,我捶胸顿足,眼看着渡船驶向彼岸,真有撕心裂肺之痛!我在亲戚家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天蒙蒙亮又到轮渡口……当我冲进父亲病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空病床,父亲一个小时前去世,阴阳两隔!我痛悔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直恨火车太慢!

情况终于逐步改善,改变是在我们内心的煎熬盼望中,又像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先是上世纪7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列车通过长江不再需要像蜗牛爬坡似的编组上轮渡摆渡了。铁路提速日益明显,合肥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从 19 小时逐步递减至13、12、10、9、7 个小时了。上世纪 90 年代合肥有了一条通往苏沪的高速公路,乘飞机也渐趋平民化,交通有了更多选择。尤其高铁的运行,真的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合肥与上海之间坐火车只需3个小时左右,真像做梦!原先地处偏僻的合肥现已成为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交通纵横成网,可以抵达天南地北。原来合肥直达上海列车每天两三次而现在二三十次,超出了我的想象。曾经体会过行路之难的我们这代人,面对如此快速的变化,常用“不可想象”来惊叹。几年前合肥通了地铁,地铁连高铁,使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去年秋,有个急事需回老家办理,我人在杭州,须先回合肥取一份证明材料再去上海,需要杭州、合肥、上海转一圈。要是从前,不知道几天才能办成。而现在我竟能在当天下午5点赶到了浦东老家那个指定办事处,在规定办理时限前一小时到达!

网络化的便捷、高速交通,是改革开放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的产物,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崇高理念带来的福音,也使每个公民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我写的仅仅是一条铁路线路,仅是我个人的酸甜经历,放眼全国,会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可写可歌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