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12 月 21 日,被称为“亚岁”的冬至姗姗来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南方人眼里,冬至大过年,是要郑重庆祝一番的。
“食了冬饭冬冬坐,食了年饭讲耕锄”。在农村,春播、夏管、秋收、冬藏,是一年四季不变的旋律。到了冬季,颗粒归仓,五谷丰登,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有闲心坐下来围炉叙话,可以扎堆坐在门口晒冬日暖阳。
冬至前的北方,河水瘦了,躺平了,收敛了任性;天上的浮云也静止不动,不像原来野马牵着似的飞渡;松鼠早就储备好了坚果,冬眠的小动物,已经准备归穴。一切的迹象,要进入封冻的时空。而南方的冬天虽然被北方的冬意甩了几条街,但它有自己的冬至民俗,过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雅致。
南方的冬至饭,是按年夜饭的标准来准备的。逢大节,国人始终慎终追远,要向先祖表达怀念之情,因此过冬至的首要活动是祭祖,祭祀和聚餐就需要设宴设水果。各族各姓是到宗族祠堂里设宴过节,显得特别隆重。各亲族相约去慰问村中的孤寡老人,请来一同吃饭,帮助他们打扫家中卫生,修整房屋水电事宜。同时,因为佳节思亲的原因,各家又会在这一天邀请外嫁女回娘家过冬至。
“ 冬 至 一 阳 生 ,天 气 日 渐冷”。从冬至起,白天的时间一天天长起来,而黑夜则慢慢变短了。冬至是北方人开始数九的一天,山遥水阔,雪白梅红 ,小 猫 都 知 道 开 始 烤 火了。过了冬至,年的味道也开始越来越浓厚,游子的思乡之情,会与日俱增。
冬至,是曾被古人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它是我们围炉夜话的记忆,是挡不住的烟火气息,是一道令人期盼的风景,里面藏着一个春姑娘,在最长的冬夜里,等待一场春景的盛开。冬至,可以至繁,钟鸣鼎食,祀祖追芳;可以至简,搬凳冬冬坐,茶香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