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2-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南湖琐忆

    摘要:天柱山南麓有小镇梅城,城南有天宁寨,寨脚有南湖。南湖很大,由雪湖、南湖、学湖组成,这湖一直烙印在小城人的心上。南湖曾鼎盛一时,有过“千家楼阁归菱镜,十里山城入画图”的秀美风光。明清年代,南湖北岸为儒学

  • 知耻·知止·知足

    摘要:《清野史大观》中讲了一个姓郭的吴江知县,出身寒门,因顶不住官场陋习的浸染和上司们的贪婪勒索,接受贿赂和浮征赋税,被人告发,遭到清廉上司汤斌的训斥。他感到无地自容,悔恨不已。回到县衙,令使役挑了好多担水

  • “食了冬饭冬冬坐”

    摘要:“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12月21日,被称为“亚岁”的冬至姗姗来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南方人眼里,冬至大过年,是要郑重庆祝一番的。“食了冬饭冬冬坐,食了年饭讲耕锄”。在农村

  • 来时莫徘徊

    摘要:“来时莫徘徊”是一句歌词,更是一个故事。那是1915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跑到了李叔同的居所,朝着院内的李叔同大喊:“叔同,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转身踏雪而去。李叔同望着

  • 敬畏文字

    摘要:我是八岁上的小学,第一次用铅笔恭恭敬敬写的汉字,就是自己的姓名。字的笔划虽然很幼稚,但一笔不苟。小学六年,认识了很多方方正正的汉字。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转注,每一个汉字的构造都让我充满好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耻·知止·知足

   期次:第7741期   作者:□陈思炳

《清野史大观》中讲了一个姓郭的吴江知县,出身寒门,因顶不住官场陋习的浸染和上司们的贪婪勒索,接受贿赂和浮征赋税,被人告发,遭到清廉上司汤斌的训斥。他感到无地自容,悔恨不已。回到县衙,令使役挑了好多担水,他亲自动手,把县衙大堂和他的卧室彻底地洗刷一遍,并将“明志堂”书房更名为“明耻堂”,还在衙门前贴出告示:“以前的县官郭某已经死掉了,现在的知县是另一个人。”从此以后,郭某清廉做官,把吴江县治理得井然有序,深得百姓拥护。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耻,“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人于禽兽”。郭知县的明耻之心和雪耻之举,是对灵魂的拯救,也是对人格的提升,令人敬佩。

《清野史大观》中还讲了这样一件轶事: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贴书画,但到外地巡视,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一下属知其爱好后,献一宋拓名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退还。有人劝他:“何不启封一赏?”他说:“这种著名古物若是真的,一看就会爱不释手;不启封一赏,可以想象它是赝品,心里还好受一点。”冯志圻是理性而明智的。他自知难敌爱好之物的诱惑,索性不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

“进退适宜,取舍得当”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一个人在自己的爱好面前,就是最软的时候,如果懂得知止,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到不惑、不随、不辱、不枉。

北魏自孝文帝太和年间迁都洛阳之后,国家殷实富强,国库货物充盈。一次,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王元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廉者常乐于知足,贪者常忧于不足。崔光面对财物,仅取自足,可见其清廉自守。相反,元融、李崇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因扛绢过多而受伤,最终两手空空而归。对待财物的不同态度,折射的是人品官德。财物虽好,取之有度,则能天天享用。倘若贪欲过多,欲求天下美物,反之而得之越多,负载越重,危害越大。

知耻而修德,知止而节欲,知足而避祸,善莫大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