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腊月是条欢腾的河

    摘要:时光就像奔腾的马儿,三蹄两脚就跑到了年尾。一进腊月,光阴之河瞬间就欢腾起来。这条河疆域广阔,浩荡无垠,无论在哪,皆可见其声势赫赫。你看,不管是城镇街头,还是都市商场,处处人头攒动,笑语成海。盛大的喧嚣

  • 酿坛米酒好过年

    摘要:进入腊月,村里家家都开始酿米酒。把淘洗干净的糯米在凉水中浸泡半天,再沥水冲洗一遍,放到笼屉上蒸熟,冷却后,拌入酒曲,装进土坛子里密封,置于屋角。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加减坛子外围褥子的厚薄,让米酒发酵时

  • 门卫

    摘要:晚放的铃声响起,单位门口聚集一群人,谈笑风生。我也走上前去,凑个热闹,主事的原来是人见人夸的门卫。上班期间,他是不折不扣的门卫。业余时间,则是一位典型的竹篾艺人。只见他穿上围裙,板凳一放,顺势坐下。拿

  • 腊八粥香家风传

    摘要:冬至一过,就进入“数九寒天”,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腊七腊八,正是数九天里最冷的时候。妈妈说,家里煮了腊八粥了,记得回来吃。妈妈在腊八粥里面放上红豆、红枣、蜜枣、莲子、桂圆肉、花生

  • 迎接新年的曙光

    摘要:似乎生活还在昨天,可是,一眨眼,桌上的日历已经换上新的一页。踏着时光的节拍,聆听新年的舞曲,我们告别了极不平凡的2021年,迎来了崭新的2022年的第一道曙光。再回首,过去的一年里,也许有过失落、迷茫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卫

   期次:第7755期   作者:□庆克林

晚放的铃声响起,单位门口聚集一群人,谈笑风生。我也走上前去,凑个热闹,主事的原来是人见人夸的门卫。

上班期间,他是不折不扣的门卫。业余时间,则是一位典型的竹篾艺人。只见他穿上围裙,板凳一放,顺势坐下。拿起一把看似不算锋利的篾刀,右手轻松操持起来,大拇指和二拇指紧紧夹住刀柄,左手拿起粗竹。用刀一扎竹头,刀身塞进竹子。灵巧的小手送刀前行,那刀乖乖听话,任其摆布。哧啦之声,甚有韵味!顷刻之间竹子就一分为二了。如此重复,竹子片片劈开。他又拿起小小竹片,将其剖为两层。只见他刀起篾开,咝留咝留叫着,篾子轻轻落在地上,极为均匀,几乎没有厚薄之别。众人微张小嘴,配合篾刀运行!不出十余分钟,结束劈篾。此乃刀技,数载累积而成,是为一绝“劈篾快”。

起身站立,解开围裙,拿出香烟,四散开来。他烟含嘴中,拿来塑胶薄片,摊在地面,交错摆放诸多篾黄,用脚踩着。然后竹篾穿行而过,横竖左右叠加,竟结成方形底面。筋骨竹片稍稍弯曲,竹篾几经缠绕,四个侧面而起。不出多时,就见竹篓雏形。吐去烟头,左右两手,犹如飞梭,在筋骨之间腾挪转移,观者目不暇接!在众人放松之际,大功初成。他缓缓降速,拿出塑胶薄片,配合竹黄,用力缠绕在竹篓沿口。反复穿插,与整个竹篓融为一体,确保边沿不松散变形,终于鸣锣收兵。“编织精彩”是谓二绝也。

他并不只是擅长编织竹篓,诸如黄鳝笼、篮子、鸡罩编织得也是出神入化。当年他所在的村庄是全乡最穷的,而他家又是全村最穷的。在困苦中熬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改革的曙光照亮了贫瘠的大地。政策好了,无需担忧被扣上“资本主义尾巴”的罪名。忙完农活之余,他拿出尘封已久的篾刀,做起编织活儿。由于外形秀气,质量上乘,备受顾客青睐。尤其是黄鳝笼最为热卖,供不应求。两年后,篾匠家盖起了瓦房。村人纷纷前来拜师学艺,其有求必应。全村的竹编产业一拥而起,村人迅速脱贫,成为全乡的致富模范村。竹黄、竹青搭配合理,再加上塑胶带片镶嵌其中,故而经久耐用。让他赚足人气,名声在外!“竹编王”的美誉在当地不胫而走!劈篾快,编织精彩,不到市场去卖,合为“三绝” !

曾几何时,他靠着这门手艺养活家人。只是现在儿女皆已成家立业,权当休闲打趣。如今其子在单位上班,“竹编王”就随儿生活。从不轻易揽活,只有订做,方才编织。

“竹编王”还拉得一手好二胡。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寂寞的他总会拉上动听的曲子。他拉二胡时,眼睛微闭,晃动着身子;琴弦跳动在音箱上面,曲调婉转悠扬;整个人沉醉其中,与二胡融为一体。虽然他不识谱,但只要听到别人哼唱,稍微摸索,一支新曲子就会在当晚月色中奏响!邻村一位漂亮姑娘,迷上了二胡曲,最后成了他的爱人。

门卫何许人也?姓徐,人称老徐。为人厚道,工作踏实,服务态度有口皆碑!中等个儿,白皙皮肤,炯炯有神的眼睛,墨浓的眉毛,梳理着偏分头型。其子与我同事。老徐曾经为我编织一个篮子,至今完好如初。(该文获安徽省首届“致敬最美劳动者”职工散文大赛二等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