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携手同行共绘大董村振兴蓝图

    摘要:本报讯1月17日下午,“万企兴万村”帮扶共建座谈会在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会议室举行。界首市总工会、天能集团、宝业瑞祥、吕长明清真食品、安徽咱家田生态农业、省总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部分党员群众参加了活动。

  • 合作社红火群众笑开颜

    摘要:“春节就要临近了,很多顾客通过网络下单,今年的订单比往年多了近三成,最近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加工香榧,满足顾客的需求。”近日,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樵山村党总支书记汪卫国说,自从成立了曙樵香榧合作社,不仅带动

  • 便民出行暖春运

    摘要:1月16日,淮南南站服务台前,客运员李娟(右)为旅客提供便民服务,赠送春联、虎年饰品。据悉,今年春运期间,淮南铁路部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助力春运旅客出行的同时,努力实现“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

  • 池黄铁路黄山段首榀箱梁“出架”

    摘要:本报讯1月17日上午,在由皖赣铁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池黄铁路3标现场,随着黄山制梁场预制的首榀箱梁稳稳架设在焦村特大桥0号—1号桥墩的垫石上,标志着池黄铁路项目

  • 志愿服务助春运

    摘要:1月17日,为期40天的2022年全国春运正式启动。合肥市汽车客运总站把好进出口关、门禁关、检票关,助力疫情防控。同时,该站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莹雪志愿服务班”为龙头,组织志

  • 小发明发挥大作用

    摘要:本报讯“有了这个新设计,我们省心多了,也省事多了。”在中铁上海局一公司材料厂,工管部技术主管郭德才正在向工人们介绍焊接胎具在膺架立柱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与应用。膺架在桥梁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负载主

  • 交警同行护春运

    摘要:1月17日是2022年春运首日,合肥市庐江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全体警员全力以赴打好春运安保攻坚战,确保春运安全有序,旅客平安健康出行。图为,交警装扮“春运首发车”。罗君/摄

  • 党建引领创先争优

    摘要:2021年,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工会围绕当好职工“娘家人”这一理念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丰富文体活动、搭建职工风采展示平台等系列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党建引

  • 学全会精神汲奋进力量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一段时间以来,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自主学习、集中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学习,引导广大青年干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 杨庆:技术工人的“诗与远方”

    摘要:“杨老师来了!”在临涣焦化公司,职工们一提起杨庆,心中对他是既敬畏,更敬佩。敬畏的是,他对电气设备有着一双“火眼金睛”,看出毛病来就会要求返工。敬佩的是,杨庆是“安徽工匠”“相城杰出工匠”“淮北矿业集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社红火群众笑开颜

   期次:第7763期   

“春节就要临近了,很多顾客通过网络下单,今年的订单比往年多了近三成,最近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加工香榧,满足顾客的需求。”近日,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樵山村党总支书记汪卫国说,自从成立了曙樵香榧合作社,不仅带动当地60多户农户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多元。

近年来,黄山市黄山区把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各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支部+企业+农户”模式,降低生产成本、风险隐患,提供资金技术保障、扩大市场影响、形成品牌效应等,达到促进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的双赢效果。

黄山区乌石镇长芦村是典型的产粮大村,大多数村民以耕种水稻为主,全村可耕种面积 1800 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杨长友与村“两委”干部,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于2018年5月,注册成立了黄山区首家“三变”合作社——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长芦分社。合作社成立后,实现了从播种、打田、插秧、无人机植保、收割、烘干、仓储一站式操作,有效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且通过合作社股份分红、保底收购等方式,实现了村民增收。

2019年9月,为了解决合作社规模小、产业链短、经营层次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黄山区乌石镇党委牵头成立了黄山爱及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纳镇域内8个村合作社统一运作、管理,变“户户合作”为“社社联合”。联合社在原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开发出有机富锌米、木榨菜籽油、红薯粉丝、泉水鱼等9类相对成规模的农产品,并依托设立超市专柜、建立线下体验展示厅、开发电商销售平台等,实现转型升级。

“现在通过慧农帮商城,也可以买到‘爱及乌’的农产品了,‘爱及乌’成为黄山市首个成功入驻国家电网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爱及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杨康难掩兴奋地介绍道,联合社还建立了田地村级定股集中运营机制,实现村集体、村民、消费企业三方共赢,让合作社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泉水鱼、兴村玫瑰、樵山香榧、猴坑茶叶、赐田雷竹、岭上六宝……黄山区特色农业如雨后春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87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家庭农场225个,省级示范场1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23亿元。(欧阳如晨 邓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