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个食草季。所食之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草。早春时节,万物初萌,树芽绽绿,野菜破土或返青,大地上呈现出勃勃生机。河滩里,坝堤上,水渠边,田埂头,墙根下,山坡上,氤氲着一层新绿。新绿里有马兰、荠菜、野芹、蒿子、枸杞芽、蒲公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菜,被铲回来,炒成菜,捣成馅,做成粑,盛在白瓷盘里,都是一道秀色可餐的美食。“三月三,荠菜赛仙丹”,据《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
荠菜最简单的吃法是凉拌。把荠菜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捞起来,沥干,稍切碎放在盘中,加上姜末、葱花、辣椒、蒜泥、陈醋、食盐、麻油搅拌,一盘凉拌荠菜端上桌,绿油油、脆生生的,满口都是乡野里春天的味道。
荠菜炒鸡蛋,美味可口。将荠菜洗净切碎,加少许葱末、盐,拌入蛋液中,用旺火煸炒,金黄色的蛋饼上面镶嵌着翡翠般晶莹的荠菜,吃起来酥软爽口。用荠菜包饺子,味道鲜美。将荠菜剁碎,与豆干、精肉切碎拌成馅,包成饺子下锅。柔软而晶莹的饺子皮,衬出翠绿而朦胧的内馅,轻轻咬一口,韧中透着香,舍不得下咽。
荠菜粑是人见人爱的美食。将荠菜放在开水中烫一下,沥干水分,切碎,均匀地撒在面粉中。将面粉和成泥,用擀面杖压扁成粑,再放到热油锅中煎成焦黄中透着青的薄饼,切碎的荠菜点缀其中,如天上的星星,嚼在嘴里,甜在心里。
除了荠菜粑,蒿子粑也颇受人们喜爱。微友“粑姑”是个热心人,将蒿子粑的制作过程录成抖音上传,犹如微电影:将摘下的蒿子剔去杂草、老梗,洗净,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苦味,再用清水漂洗,沥干,切碎剁烂,加入适量糯米粉、温水和盐,揉捏搅拌均匀,用手搓成扁圆状,就成了蒿子粑。煎锅里倒入植物油,烧红,将蒿子粑放入锅中煎,直至两边呈金黄色,就铲出锅。刚出锅的蒿子粑软绵、粉糯,带着原野的草香,轻嚼慢咽,齿颊留香。
与荠菜、蒿子同样出名的,还有马兰。剪回来的马兰头焯水去涩,投入凉开水中浸泡几分钟,控干水分,切碎,放少量蒜末、盐、红椒在案头,将锅中香油烧热,倒入菜中,哧啦一声,菜香蒜香弥散开来,拌匀出锅。搛一筷头入口,初尝微麻,多嚼一会,一股春天的清香便会自舌尖生发,越嚼越浓郁,越嚼越入味。
还有一种野菜,长在山上,它就是野蕨。采回来的蕨苗既可以素炒,也可以焖烧腊肉。素炒时,将蕨菜洗净切成段,用开水烫一下,再用冷水漂一遍,以除去涩味。然后倒入热油锅,爆炒后加少量盐和味精,盛在盘子里,青翠碧绿,香脆爽口。烧腊肉时,先将蕨菜用开水焯后切段,再将腊肉片、青椒丝下锅猛炒,最后倒入蕨菜,加些豆酱烧一会出锅,就成了一道香辣脆嫩的腊肉蕨菜,是下酒佐餐的美味。
水边多野芹。采回来的野芹,除杂洗净切段,热香油大火清炒,加少许精盐炒匀后出锅。炒熟的野芹,散发着原野草木清香,搛一筷头入口,甘甜中带着微涩,舌尖上萦绕的,尽是山间清风。
春天里采春、吃春,舌尖上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心里荡漾着缕缕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