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3-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铜化集团捐赠一座方舱实验室

    摘要:本报讯3月18日上午,铜化集团公司向铜陵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捐赠一座价值600万元的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投用后,仅需3至4名操作人员,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万单管样本,可大幅减少人力成本和人员工作压力

  • 滁州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

    摘要:本报讯为发挥保险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近日,滁州市食安办、滁州银保监分局、滁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滁州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

  • 助企服务促就业主动作为聚人才

    摘要:本报讯为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推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近就业,降低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成本,合肥新站高新区总工会多措并举率先完成“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市总下达就业援助集中行动各项工作任务。为切实抓

  • 红十字公益救援队增援社区防疫

    摘要:3月19日夜晚,马鞍山市红十字公益救援队员在花山区解放路街道阌家山社区卡点值班,严格履行“哨兵”职责,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力所能及帮助社区解决困难。胡智慧毛金凤/摄

  • “为企优环境”工会大有作为

    摘要:中国工会是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在我国,工会与企业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工会应当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 宁国:融合发力提升人才工作实效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宣城宁国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引进来”“留下来”的基础上,紧抓“用得好”,突出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建好功能平台,打通政企壁垒,推动平台搭建、要素联动、人才共育,

  • 芜湖:公积金新政策为人才打破“双挂钩”限制

    摘要:本报讯3月18日,芜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芜湖市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实施细则》进行解读。实施细则明确,人才申请公积金贷款打破“双挂钩”限制,符合相关条件即可享受最高贷款额度

  • 摘要:◆习近平对东航客机坠毁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共中

  • 省总工会“十件实事”服务职工

    摘要:本报讯安徽省总工会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在广泛调研、充分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2022年省总工会为职工办十件实事。即:开展

  • 最高法发布行政赔偿司法解释

    摘要: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1日发布。该司法解释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强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国:融合发力提升人才工作实效

   期次:第7801期   

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宁国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引进来”“留下来”的基础上,紧抓“用得好”,突出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建好功能平台,打通政企壁垒,推动平台搭建、要素联动、人才共育,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融合发力”。出台产业集群党组织建设及非公党建六级联动实施意见,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建立 5个产业集群党组织,整合 252 名党建指导员、行业主管部门等力量,联系指导 1268 家企业,同步建立覆盖产业链的人才工作微信群,引导产业链内技术人才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创新实施“移山计划”,定期组织企业高层次人才到沪苏浙先发地区学习培训,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人才活力。

“双招双引”同频共振。由组织部门牵头统一开展人才考核和招商考核,实现“双招双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动。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 26 个“高精尖缺”科创团队成功落户,同步带动新宁能源、绿谷新材料等1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撬动资金近5亿元。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顶格推进,对人才提案建议重点督办,对人才经费全力保障,先后从市本级拿出扶持资金 8800 万元用于科创团队扶持;投入 2.8 亿元建成 14 万平方米“宁国智谷”,为科创团队及人才创业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分期投入3.08亿元建设1445套人才公寓,有力解决各类型人才住房问题。

“产才互促”同步驱动。持续深化“政校企”人才战略合作,先后在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70 家。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完善宁国籍在外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建立800余人宁国籍在外人才信息库、4180余人的宁国籍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库及100余家重点企业用人需求库,并围绕企业及人才需求进行精准“牵线搭桥”,引导在外人才回乡留宁发展。坚持以赛聚才,围绕汽车零部件行业,举办首届安徽宁国百名研究生科技创新大赛,组织7所高校80余名机械工程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与全市重点企业进行产学研及项目对接,有力实现人才“裂变效应”。 (张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