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4-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四月香椿芽飘香

    摘要:常言道: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四月的春天,万物生长,气温由寒转暖。这个季节,芽类蔬菜肥硕鲜嫩,可以促进生发,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萧县人顺天应人、顺应时令,喜食黄豆芽、萝卜苗和香椿芽。&n

  • 乡情里的清明粿

    摘要:家乡徽州的清明,照例是要吃粿的,这粿便是艾叶粿。几场春雨过后,大地披上了绿装。碧草青青之中,艾草是最先被春雷惊醒的。清明前,勤快的农妇便上山采来艾叶,榨出汁液后调入热水,搅匀后再掺进碾细了的米粉。未几

  • “党旗礼赞”征稿启事

    摘要: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安徽工人日报副刊将推出“党旗礼赞”专题。现向您征稿:作品应以独特的视角,个体的体验,记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淮大地繁荣发展的历史巨变、江淮儿女砥

  • 包公园鸟鸣声声

    摘要:每一个黎明,都是鸟儿叫醒的,树木葱茏的包公园更是如此。早晨5点,城市的轮廓隐隐约约,那些一夜未眠的灯光眨着惺忪的眼睛,包公园的鸟儿们就起床了。鸟儿们唧唧喳喳、咕咕啾啾,身材魁梧的喜鹊、斑鸠、野鸭,小家

  • 人生漫漫书相伴

    摘要:现在想来,我读书的“恶习”遗传自父亲,这也是他给予我的最大财富。父亲一直骄傲地声称,打小就看出我是拿笔杆子的。一周岁抓周时,他拿出一本书和一把镰。或许怕伤了我,镰被放得好远,抓书成了我唯一的选择,这却

  • 谷雨时节春种忙

    摘要:播种移苗、埯瓜点豆,说得正是潇潇的谷雨时节。在儿时的记忆里,谷雨总是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印象中,每到这个季节,勤劳的家人都会身披蓑衣,手拿农具,下到田里,拉开春耕春种的大幕。谷雨,蕴含着雨生百谷的寓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漫漫书相伴

   期次:第7823期   作者:葛亚夫

现在想来,我读书的“恶习”遗传自父亲,这也是他给予我的最大财富。

父亲一直骄傲地声称,打小就看出我是拿笔杆子的。一周岁抓周时,他拿出一本书和一把镰。或许怕伤了我,镰被放得好远,抓书成了我唯一的选择,这却让他骄傲了一辈子。

父亲喜欢读书,书读得也好。但因家贫等原因,他读到四年级就辍学了。还好,乡人伶牙俐齿。干活时,你一嗓子我一嗓子,那些英雄豪杰就卷着泥腿子跑出来。歇息时,你一句我一句,那些鬼怪神仙一个个明眸善睐。

父亲戏唱得好,故事也说得好,有事没事,长腔短调地说唱,也打开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在那精神匮乏的岁月,父亲用一个个神话、传说和故事,把我哺育得茁茁壮壮。

后来,有了录音机,父亲这样的说书人也失业了。大家围坐在一起,搭乘着一个故事,在时光里沉浮。于我,父亲的说唱也失去魅力。他刚开口,我就不耐烦,数落他不如谁谁!也是从那时起,父亲变得沉默寡言,从我的精神导师,变成患难兄弟。

我听书很痴迷。有次放学,经过邻村,大喇叭里正播放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我听得入了迷。父亲来找我吃午饭,却和我一块听起来。最后,母亲出现了,拿根荆条,赶鸭子般把父子俩撵回家。为此,我们懊悔了很久,因为错过了赵子龙七进七出大战长坂坡。

生活慢慢好起来,我和父亲却显得“不务正业”。母亲痛心疾首地评价:老的不正干,看书可管当饭吃,让你种地真是屈才了;小的不学好,作业做完了吗?看那闲书能考上大学吗……

一通训,书没收。父亲被罚干活,我背课文。母亲咬咬牙,舍不得撕书,藏起来。呵呵,这难不住我们!于是乎,又偷偷摸摸窃读,读到忘情处,母亲又大煞风景地出现……

大伯是老师,藏书很多。父亲怂恿我去借,借不到,就窃。在知道孔乙己前,父亲就让我明白“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书到手,还要提防母亲。待晚上,父子俩躲在被窝,秉手电夜读。我读得快,父亲慢,读着读着,我就等不及父亲了。我翻过去,父亲翻回来……争吵升级。结果往往是,母亲抢过书,各打三十大板。

那时,我识字少,遇到陌生字,就问父亲。他不会时,就会意读,我也会意学。直到现在,我的拼音都很差。朋友戏谑我,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

早年落下病根吧?如今,我疏于交际应酬,唯独喜欢读书写字。这让我显得格格不入。父亲也是,虽然母亲不再干涉他读书了,可拿起书,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和我一样,父亲的床上也堆满书,也经常会梦见过去:父子俩躲在被窝里抢书看,总被母亲发现……

遇到喜欢的书,我仍会买,一本本寄给父亲。人生漫漫,我不能陪他了,但书可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