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5-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洗个精神桑拿浴

    摘要:疫情警报拉响的时候,时间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从紧张模式切换到封闭模式,生活的轨迹像跳水一样发生了变化。友人知我看书偏食,提醒我多看点兴趣外的文字,不要光洗淋浴,还要偶尔给思想洗洗桑拿浴。平常看书大多是工

  • 秦子振:“书求道妙”中展示自我

    摘要:秦子振是我微信好友众多书画家中的一员,虽至今未曾谋面,但见字如见人,对其书法艺术作品,我一直持续关注。在“书求道妙”中力求展示自我,这是我对秦子振先生书法艺术的深切体会和真实理解。底蕴深厚,博采众长清

  • 纺织娘

    摘要:“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在《诗经·七月》里吟唱的莎鸡,就是纺织娘。年少时住在乡下,生活清苦,奶奶会经常从菜园地里捉回几只纺织娘,陪我们一起消磨时光。我的家乡靠近长江,田地肥沃,喜欢种植棉花。

  • 立夏,时光的假象

    摘要:立夏是对时光的翻篇。这些年,我翻来翻去,仍翻不过父母的五指山。初入学时,老民师板着脸,在黑板上画一个更老的字,有板有眼地解释:“从页从臼从夊:页,头也;臼,两手;夊,两足也。”夏,就是中国人,也即华夏

  • 独秀山的气度

    摘要:跟从前一样,一个人或约上一群人,登上独秀山的峰顶,不为别的,就当做一种情怀、一种运动吧。对于独秀山的亲切感,最初来源于山的名字。仅一个“独”字,就让人心生遐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子振:“书求道妙”中展示自我

   期次:第7830期   作者:□盛儒

秦子振是我微信好友众多书画家中的一员,虽至今未曾谋面,但见字如见人,对其书法艺术作品,我一直持续关注。

在“书求道妙”中力求展示自我,这是我对秦子振先生书法艺术的深切体会和真实理解。

底蕴深厚,博采众长

清代刘熙载《书概》指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

秦子振深知加强个人学养的重要,注重从三个方面汲取智慧和技能。一是学习古人书艺,他的书法师从“二王”,认真地研习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从中吮吸“二王”法乳,坚守帖学一系学风。二是学习诗词歌赋,认真研习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学养。三是学习当代书家,遍访本地书法名家,汲取众家之长,拜师书法家王春昉,多次受到青年书法家张晓东指点,遍临名碑古帖,书风在不断变化中提升。

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秦子振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特别在行草方面颇有功力。他在古典诗词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其书法作品在各级比赛中入展、获奖,诗词作品在各级专业报刊杂志上刊登。

注重笔法,中侧兼施

苏轼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秦子振最注重的就是书写性,他认为不同书体形态不同,书写的速度和节奏也不同。研习楷书和篆书时,他严格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注重起、收有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笔法上,下笔果断,笔笔入纸,不草率,不含糊。在行草书方面,着力遵循书写法则,虽然简化了繁杂的楷书笔法,保持楷书所要达到的或基本遵循的艺术效果外,笔画当重得重,当轻则轻,快慢相继,稳中求变,变中求险,险中见稳,时见功力。他还把魏碑笔法兼用其中,追拟上古,笔法苍拙,书求道妙,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产生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最喜欢秦子振先生的行草作品,更感觉到其艺术中的“道妙”之魂,见他起笔时“逆势切入”的笔法,蕴藏着楷书笔法,更显书体的稳重大气。在线条中不难看出,其行书行笔较快,故其逆势中往往在空中完成,笔尖不着纸,而行书一般的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行书的用笔是中锋与侧锋互兼容,露锋入纸、中侧兼用,笔画无论方圆,主笔中锋,书写不断地起止转折,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随力调锋,做到笔锋随倒随起,能侧能中,达到随性而为之,且做到形体俱佳。

笔意萦带,气势流畅

秦子振在作品中将“笔意萦带”运用到极致,为求其收、起之间的方便,用“牵丝”把他们联系起来,这是秦子振汲取了“二王”精髓之所在。王羲之、米芾、苏东坡等古今大家为了增加艺术的渲染,用笔意萦带、牵丝往来的行书笔法特点,既是点画之间的联系,又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在笔势上尤为明显。在字与字之间,上一字的收笔要带下一字的起笔,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附钩,使字与字之间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富有往来的流动感,笔致更为连贯。但是真正好的笔意萦带在于无形的连绵,其书上授下承,尽在字势的神态之间溢出,眉目之间神驰意往。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真的是书法家应有的天赋。

从秦子振书法作品中,所见笔调遵循二王法度,章法调和优美,笔墨清润,结字在端正和倾侧偏斜之中交相变化,透过指腕力量的转换,将线条提按的急缓轻重表现得非常细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连线映带之中,还能顾及线条的粗细变化,加上中锋运笔,每一笔画都竭力追求紧实有力、干净利落。而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