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0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母亲的味道苗青/摄

    摘要:

  • 行走在往日的矿山

    摘要:站在草木丰盈、岩石嶙峋的八公山上,北望川流不息的淮河,延绵数里的长堤似在眼前,它顺着河流的曲线逶迤,用宽厚的臂膀环抱着煤城,护佑这离河床最近的矿井。坐落在煤城西部的小矿,如同城乡结合的小镇,有商店、粮

  • 夹在书中的温暖

    摘要:前不久在家收拾书橱,抽出一本已经发黄破损的汉语词典,里面夹着一条手撕毛边纸,一见之下,心头一热,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纸是折叠起来的,展开,上面是母亲当年用毛笔写的五个大字。字间还有一行用钢笔写的小字

  • 岁月深处米花香

    摘要:晚饭后,外出散步,快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清冷的空气中飘来一阵香甜的气味。那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将我牵回了儿时排队炸爆米花的快乐之中……岁月的那头,村子旧得像一张发黄的纸,疏疏落落地铺开。儿时的物质生活匮

  • 拥抱冬天

    摘要:突如其来的大降温,冬天,向我们款款走来。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冬天动辄下雪,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像无数的银蝶在空中纷纷扬扬,簌簌飘落,给山河大地披上了白色羽纱,银装素裹,冰清玉洁,诗情画意,一幅新颖迷人

  • 老屋情怀

    摘要:那天傍晚,夕阳西下,天边布满绸缎般的金黄。我来到了久别的老屋,站在木框架、钢筋护栏和普通玻璃构成的老式窗外,心头漾起一种特别的感觉。40多年前,我随着父母住进了这间老屋,3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着祖孙三代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屋情怀

   期次:第7972期   作者:查鸿林

那 天 傍 晚 ,夕 阳 西下,天边布满绸缎般的金黄。我来到了久别的老屋,站在木框架、钢筋护栏和普通玻璃构成的老式窗外,心头漾起一种特别的感觉。

40多年前,我随着父母住进了这间老屋,3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着祖孙三代八口人。拥有这样的一方小天地,我们心里充满着感激、喜悦和满足,总算有一个遮风避雨、和谐温暖的家了。父亲在市场上买来一些小竹子,向门口商店的熟人要来一些硬纸板,再从单位带回一些旧报纸,将空荡荡的屋子分割成几个小间。我们全家一起收拾,尽可能地将老屋营造出温馨优雅的气氛来。

安顿下来以后,一家人便在老屋里忙活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虽艰辛、朴素,却也津津有味。平日里,家人们围在一起吃饭,我们姐弟几人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做游戏,不时发出欢声笑语。晚上,我们躺在各自房间的床上,能隔空搭话聊到梦里。有时央求爷爷奶奶讲故事,没有多少文化的他们搜肠刮肚地把自己从长辈那里听到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说给我们听,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唏嘘不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慢慢长大,对老屋的感情也一天天加深。夏天酷暑难耐,但老屋里只要有一丝风就会十分凉爽;冬天,我们在老屋里看着飘零的雪花发呆,屋顶渐白,慢慢累积,在屋檐下挂起了晶莹的冰溜。忽然在一个春天,我猛然发现随风飘落的种子,在外墙缝中发芽生长,竟然长出一片绿荫。父亲说,老屋的墙根扎在土里,接地气,小草才能那样葳蕤生长。

然而1991年华东水灾,我所居住的小镇也未能幸免,决堤的洪水无情地淹没了我们居住的老屋,我们搬到附近酒厂的二层小楼上躲避。水势平缓后,我和姐夫趟着齐膝深的水回老屋看看,打开门,我们惊呆了,内墙几乎全倒了,只剩下角落处一米多宽的墙没有倒下,床和书橱被打烂了……我们走进一尺来深的水中,想简单收拾一下。或许是我们惊动了不堪重负的老屋,没走几步,就听见“吱吱”的响声,姐夫抬头一看,失声喊道:

“不好,赶快躲开!”我们赶紧分头躲避,五秒钟不到,只听“哗”的一声,那垛残墙“啪”地打在衣柜上,衣柜当即瘫了下去。炎热的夏天,我们吓得直冒冷汗,心有余悸地离开老屋。苦心经营的家没有了,省吃俭用置办的几件家具没有了,几捆喜爱的书也泡了水。我站在窗外,目睹这一切,失声痛哭。那是一段无法从心底抹去的记忆。

水灾后的冬天是寒冷的。简单修缮后,我们搬回了老屋。单薄的家像个冰窖,门和窗缝漏着丝丝寒风,我们找来牛皮纸,裁成小长条,再用糨糊贴在窗和门的缝隙上。鹅毛般的大雪早早袭来,屋顶的积雪越来越厚,压得老屋喘不过气。我们顾不得寒冷,搬出桌子,再加上双层凳子,站上去,迎着刺骨的寒风,一遍遍地往下掏雪。

老屋老了,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少烦恼。那些飞虫、苍蝇、鼻涕虫不断地骚扰我们,更令我们惧怕的是漆黑的夜晚,黄鼠狼在屋梁上来回奔跑,忽闪着贼亮的眼睛。雨天,老屋在雨中哭泣,我们拿来大盆小盆接漏水,地上和床上还是湿了。我们对老屋渐渐失望,开始盼望着走出老屋。

上世纪 90 年代,物质生活日益改善,我们姐弟几人相继成家,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一个个告别了老屋。如今,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每当走进家门,温馨舒适之感扑面而来。但我却时时怀念伴我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老屋,是它给了我们艰苦的磨砺,才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我像当年的爷爷奶奶一样,把老屋的故事讲给晚辈听,让他们也记住这段割舍不去的时光。老屋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懵懂、青年的激情和成年后的困惑,伴我成长也丰富着我的人生阅历。

站在老屋前,我不禁想:当我们拥有美好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当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的筚路蓝缕;生逢盛世,懂得感恩,做一个不忘历史的人,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