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快回家苗青/摄

  • 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候选名单公示

    摘要:根据省推行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评选表彰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皖厂开办〔2022〕4号)精神,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实现评选过程让

  • 藏在红烧肉里的母爱

    摘要:1982年10月中旬,我高一入学才一个半月。虽已是农历九月,但太阳还是火辣辣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我正专注地听老师讲课,忽然目光被走廊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所吸引。那是我的母亲!只见她身背三四十公分高的竹制

  • 煮年粥

    摘要:我对年的记忆始于煮年粥。在我的家乡,煮年粥,就是在农历腊月初八那天早上煮粥,迎接新年,接纳祥瑞。家乡有“腊八谁家烟囱冒烟早,来年谁家粮食吃不了”的俗语,我那如蜜蜂般勤劳的外婆自然不甘落后,每年腊八,她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摘要:一近些年来,我去洄溜古镇游玩或采风已不下十次。一地能让人三番五次地去,不厌其烦地去,它一定是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魅力的。洄溜古镇恰恰就有着这种魅力。洄溜古镇的魅力就氤氲在颍河的臂弯里,从颍河纤柔的肌肤里

  • 冬日童趣

    摘要:小时候,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除了可以热热闹闹地过年,也是因为冬天是大人们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刻,我们乡下称为“冬闲”。这时候,田里农活少了,大人们多数时候都留在家收拾家务,我们摆脱了喂鸡、做饭、洗衣的烦恼

放大 缩小 默认

似曾相识燕归来

   期次:第7991期   作者:□肖龙

近些年来,我去洄溜古镇游玩或采风已不下十次。一地能让人三番五次地去,不厌其烦地去,它一定是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魅力的。洄溜古镇恰恰就有着这种魅力。洄溜古镇的魅力就氤氲在颍河的臂弯里,从颍河纤柔的肌肤里袅袅升起,如晨雾,如水汽,如薄薄的轻纱,在你的发梢、眉间、鼻尖流动着,飘舞着,亲昵着。

这种魅力,我把它称为故乡。它总是让我想起幼时的老宅,高大的土屋,泥土混合着麦糠,光阴粘合了一块又一块的土坯,搭建了一座可以为生活遮挡风雨的房屋。

这种魅力,我又把它称为乡愁。它无关诗与歌,只是从人的精神世界里,无端由地生出来的,对故乡的一种牵挂、眷恋和不舍。

无论你走到哪里,走了多远,这种魅力,都会追着你、粘着你,抛不下、甩不掉。越是孤独无助,越会刻骨铭心。

光阴过处,洗去的是浮华的往昔,沉淀的是古朴的今世。逆光眺望,洄溜古镇在光阴的翅尖盈盈而立,全然卸去了喧嚣浮华的行头,一副素颜,不加一丝矫饰。

阳光落下来,如一滩流动的水银,在残垣断壁间游走。青砖搭建起了古镇的骨骼,它们大小不一,却有着一样苍老的容颜,用叠加的姿态守护着故园。

我看到,一抹青苔正在努力地修补着倾颓的时光。

时间有了重量,椽木无力支撑岁月的覆压,青瓦、木檩、屋顶,与光阴一同跌落尘埃。

到洄溜古镇,随处可见这种光阴的足印。踩着这些充满岁月感的印迹,信步游走在荒草中,瓦砾间,一条青石街蜿蜒向远方。

那无数不知发端于何处的足印,在青石街上橐橐而来,又橐橐而去,从古到今,从近到远,见证着曾经的繁华,也刻画着如今的孤独。

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是秋天赋予了古镇以悲怆。老街深处,每一片瓦跌落的声响,都似岁月留声。唯一不变的,是来自颍河之上的风声,还有秋去春来的燕子的鸣叫声。每一声,都饱含着对老屋和故土的思念。

洄溜古镇于我并无生养的关系,可是它却沉淀着我无处托付的乡愁。它能感知我的呼吸,体会我的喜怒哀乐,洞悉我内心深处对故乡的依恋。

参差不齐的残墙一览无余地在老街的角落里沉睡,偶尔一只尚未南归的燕子穿梭其间,带来时空交替的禅意。

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之后,便是自上而下,由远到近,无处不盛开的花,开在心里,开在一生里。

人的生命犹如一个宏大的坛,可容纳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一定不要忘记留下一片安置乡愁的地方。

哪怕只是一隅。站在青石街头,放眼望去,洄溜老街的繁盛依稀在空濛之中演绎着烟火味道。那正是乡愁的味道。

时光无情地带走记忆的尘烟,留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荣一枯,都在述说着古镇的故事。

而我的心里,却任时光飞逝,思绪飞扬,演绎着古镇的巨变,彰显着古镇的特质,吟唱着古镇的来世。

就在古镇不远处,新街崛起,隆隆的时代车轮淹没了古镇的过去,老街淹没于子子孙孙日渐远去的脚步声中。

而古镇清真寺庙褪色的脊瓦上,银色月亮和五星红旗相互辉映,似乎在告诉我们,欣逢伟大的时代,古镇何愁不会破茧成蝶?

洄溜古镇就在我们的念念之中蜕变着,它的复苏与兴旺,将成为曾经亲手触摸过它肌肤的每一个人,一生难以释怀的乡愁。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