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2-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青山绿水间小康梦来圆王强/摄

    摘要:

  • 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摘要:做客书香栏目,和才色俱佳的主持人闲话读书之事。主持人提到冰心曾为他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国学大师季羡林由此衍生出一篇关于知足知不足的散文,主持人询问我对“知足和知不足”的看法。我说,

  • 熟年如水

    摘要:张爱玲在《十八春》里说,“对于30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中年以后的日子如流水,一泻千里,抓不住也握不牢。既然奈何不得它,不如如水般地生

  • 花式“开学”

    摘要:开学季,春已至,丝丝细雨似在为天地万物洗尘涤垢般飘扬飞洒,度过了一个极尽波折的寒假,“神兽”们终于戴好口罩,欢欣雀跃如逃离樊笼重返丛林,背起书包踏着轻快的步伐,步入初春的校园。我也跟随孩子的脚步,步入

  • 春到紫蓬山

    摘要:东方刚泛鱼肚白,紫蓬山便被鸟儿吵醒,露珠被鸟儿撵得满山坡打滚,小草探出鹅黄尖芽,爬满了大片山坡。随风生长的鸟鸣挂满枝头,脆脆的、翠翠的,仿佛一沾上春意,便恣意汪洋。风,从山涧底部攀上来,从峡谷罅隙钻过

  • 滨光村的十年

    摘要:滨光村是肥西县三河镇下辖的一个村,靠近巢湖岸边。堂嫂的老家就在这里。20世纪90年代初,她随堂哥离开家乡落户铜陵。时值2012年春节,我们和堂哥堂嫂一道,从铜陵驱车前往滨光村,感受、体验一个村庄的风物

放大 缩小 默认

滨光村的十年

   期次:第8017期   作者:□郑冬

42.jpg

滨光村是肥西县三河镇下辖的一个村,靠近巢湖岸边。堂嫂的老家就在这里。20世纪90 年代初,她随堂哥离开家乡落户铜陵。时值2012年春节,我们和堂哥堂嫂一道,从铜陵驱车前往滨光村,感受、体验一个村庄的风物。

一条杭埠河绵延百余公里,自西向东汇入巢湖,村户人家便依次坐落在河流北侧的大圩埂上。堂嫂兄妹五个,排行老四,一个姐姐嫁到河对岸,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在滨光村。

小弟比我小月份,此前去铜陵的次数也多,我们自然很热络。他家的两层小楼有些年头了,墙角的青苔已爬满了四周。家在圩埂上,门前通行的道路本就局促,遇上错车更是小心翼翼,一侧就是落差十几米的大河。从圩埂下坡,穿过一大片菜地,始见农村旱厕的真容:建筑极为简陋,气味难闻,雨天需打伞,一着不慎会跌入粪窖。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在一阵接一阵的鞭炮轰鸣声里缓缓醒来。三河米饺是当地著名小吃,油炸后金黄酥脆,喷香扑鼻,虾仁糊馅软滑爽口。早餐再配上稀饭和原味腌豇豆,一顿饱食,好不快哉!这天约好了,我们去河对岸的大姐家做客,这里属于庐江县同大镇。

大姐从清早就忙开了,光是巢湖里的鱼就有小银鱼、毛刀鱼、凤尾鱼等好几样。吃完午餐,堂哥提议去姐夫家的大船上看看。大船在屋后,20 多米长。船内设施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水上之家。一到开渔时节,成群的大船出征巢湖,在浩瀚的水面上聚成一个个帆点,去捕捞一年的渔获。

堂嫂父母年事已高,每年都来铜陵,在女儿家住上一段时间。没过两年,老人兴奋地告诉我,备受关注的引江济淮工程盛大开启,恰好经过滨光村,加上环巢湖大道开工建设,村子开始拆迁了,圩埂上的房屋不复存在。村民临时安置在村子中央一处狭长地带,简易活动房成了暂居之地。2017 年,堂嫂父亲去世。简易的酒席置于附近一块空地上,不远处的回迁房安置点正在加紧建设。2019 年冬季,堂嫂母亲也走了。我们再度赶到滨光村,送老人最后一程。听嫂子说,老家回迁房盖好了,开春就要分配到户了。2020 年,巢湖禁捕。姐夫放弃了传统捕鱼业,政府补贴了一笔资金,处置了大船。随后和大姐前往南京照顾儿媳,他就干起了保安。

疫情反复,一晃又是几年。2022 年国庆节,我们又一次踏上了这块熟悉的土地。车子从开通不久的杭埠河大桥驶过,绕过三四公里匝道,一条宽阔平坦的环巢湖景观大道铺展开来,河面碧波荡漾,倍觉舒爽惬意。几分钟车程,下一个缓坡,崭新的滨光村安置点——百余幢连片的徽派建筑群赫然跃入眼帘。

新村庄位于三汊河湿地,紧邻环湖大道,一个临湖特色小镇呼之欲出。楼房三四层高,分设五个组团,环境优美,清爽整洁。天然气、抽油烟机、水冲厕所一应俱全,农民文化站、污水处理站、停车棚、交通出行、垃圾清运等配套齐备。田地流转,由大户耕种,农村社保解除了后顾之忧。

花香蝶自来。二哥告诉我,合肥市区一些老年人慕名而来,或租或购,选择在此安度晚年。这里空气好,景色优美,租购费用低廉,离市区也近。还有一点独特之处,每户村民分有一块菜地。菜地里沟渠通水,插扦搭架,甘蔗、地瓜和悬挂的秋茄、青葱的毛豆、细长的豇豆等各种蔬菜挤挤挨挨,蓬勃而兴。好一派曼妙的田园风光!

转眼十年,巨变无声。我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十年,我看见了村民们脸上真诚的微笑,感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愉悦、心底满满的快乐与幸福。由此,我更是预见了省会合肥这座大湖名城蓬勃发展的壮阔图景,城乡一体,如火如荼,突飞猛进,惊艳天下。乡村焕新颜,振兴康庄道。还有多少这样的村庄,和滨光村一样,蝶变重生,书写传奇。

一个十年,更值得期待,再翘首无限憧憬的美好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